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上海合作組織不那麼和諧

2007年8月20日

上周周末,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峰會結束時簽署了「長期睦鄰、友好和合作條約」及「比什凱克聲明」。新蘇黎世報評論這兩份文件時寫道:

https://p.dw.com/p/BW3a
上合組織處在演變中圖片來源: AP

「這些簽署的文件是此次會議取得的明顯成果,但與這些聲明的約束性相比,言辭之後的精神要重要得多。這些文件將加深部門合作,但更主要體現了俄羅斯和中國兩個主導國家的意志。俄中兩國使這個地緣戰略和經濟重要地區的國家更加依附於自己的路線,使它們成了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後院。

俄羅斯總統普丁把民主公正的多極世界視為對美國獨斷專行的否定,但這一方案的目標並非為了使其夥伴有平等發言的權利,更多是為了形成一支與歐洲大西洋夥伴關係相對抗的政治力量。這些地理位置重要的中亞國家除了聽到一些甜言蜜語及中國國家主席先前對吉爾吉斯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時所帶來的好商機以外,真正得到的東西很少。」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有裂痕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哈薩克斯坦議會拒絕中國參加軍事演習的部隊過境一事說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有裂痕。主導上合組織的俄羅斯和中國兩個大國也有利益衝突:

「俄羅斯以前就建議上合組織轉為軍事同盟,但這不符合中國不參加軍事聯盟的原則。中國把這一建議束之高閣,不予回答。所以,俄羅斯鷹派建立一個在俄中兩國領導下的反西方軍事新同盟的夢想看起來遙不可及,幾乎難以實現。

中國的利益與俄羅斯的利益相對立。俄羅斯試圖繼續控制中亞的礦藏,維持其從該地區運送天然氣和石油到國際市場、尤其運往歐洲的壟斷權。在使用對中亞十分重要的水利資源方面,俄羅斯的利益、例如在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利益也與中國的利益相抵觸。中國人在部分地區已把俄羅斯人排擠出去。

上海合作組織為中國提供了向中亞地區進行和平經濟擴張的機會,這是北京在邊界問題解決之後維持上合組織生命力的主要原因。而俄羅斯則利用這一組織的框架,在其勢力範圍的邊緣地區遏制新形成的超級大國中國,平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俄中兩國、更不用說四個中亞國家,從來就不能像美國領導阿富汗軍事行動一樣,共同採取一致行動。它們默默接受了因西方打擊塔利班而獲得的安全,如果西方平定阿富汗的努力失敗,俄中兩國在保障地區穩定方面將面臨巨大問題。」

(本文摘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