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不過是一種象徵,一種符號

李漁2006年2月1日

日本同中國的關係可以用冷到冰點以下來概括。那麼,日本政府的一封答辯信函,不再稱中國是一種威脅,是否標誌了日本對華政策的根本轉變?韓國政治學者李恩政對德國之聲記者說,根據這一紙連決議都稱不上的文件,就聲稱日本政府頃刻間徹底改弦更張,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了,或者過於天真。

https://p.dw.com/p/7vPH
什麼時候再第二次握手?圖片來源: AP

日本政府周二在內閣答辯書中,重新描述了對中國的看法,沒有再將中國定義為日本的威脅。但就在不久前,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談論到中國的軍力發展時還稱,中國正在成為相當程度的威脅。12月22日,麻生外相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這個鄰國擁有核武器,而且軍費開支連續12年來呈兩位數字增長。加上缺乏透明度,我認為這已成為一種相當的威脅。」

此番言論見諸媒體後,引起強烈反響。中國外交部在當日同樣以新聞發布的形式駁斥了日本政府的論調。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認為日本外相的言辭是不負責人的。他說,中國堅持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麻生外相遭到來自北京的抗議是預料之中的,不過,他後來受到的壓力卻越來越多地來自日本國內,這就讓他又些頂不住了。日本商業協會主席奧田碩(Hiroshi Okuda)就公開呼籲該國領導人改善同中國的關係,避免加深兩國間的鴻溝,以最終導致喪失日本的經濟利益。

另一方面,日本國內領導階層中傳統存在著十分強大的務實主義。這股勢力聞出了中日關係的惡化最終導致的只能是兩敗俱傷,而日本的損失可能更為慘重。他們主張實施緩和政策,保證現有實力,拒絕迎頭對抗,不是還有暗渡陳倉一說嗎。這些人在日本國內也漸漸成為外相麻生的反對派。此外不容忽視的還有在日本外交部內,仍然存在著一群相當有勢力的主張親善中國的政治家官員。這些人在平日裡的一言一行,會對國家政策起到潛移默化的推動或遏制的作用。

多種輿論和勢力在麻生的中國威脅論問題辯論中,逐漸構成對外相的壓力。今年1月,日本社民黨議員致信政府,要求小泉首相對該事件進行澄清,闡明中國對日本是否構成了威脅。日本政府1月31日對這封反對派議員的信作了書面答覆,其中包括沒有將中國視作「威脅」的言辭。緊接著,日本政府發言人對媒體公開表明立場,借助媒體的力量,中國不是威脅的論調一下子傳諸四方。

此言一處,西方媒體大面積報導,大家都很自然很情願地接受日本政府的表白。不過,韓國政治學學者、德國哈勒大學講師李恩政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卻指出,表白當然比不表白強,但根據這一紙連決議都稱不上的文件,就聲稱日本政府頃刻間徹底改弦更張,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了,或者過於天真。

很顯然,目前日本政府受到的壓力很大,麻生不是隨便發表言論的,他的講話代表了日本社會的右翼勢力。在那裡,他可以獲得一片喝彩。只是,日本社會不光是由右翼勢力組成,也不是所有日本公民將自己在鄰國人眼裡扮演怎樣的形象,可以棄之不顧。李恩政說,如果今後幾天,日本政府要人發出同政府信函完全相反的言論,完全可能。為了到那個時候不徹底失望,現在就不該過度興奮。日本政府信函的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而已。

上周三,小泉首相在議會仍然替參拜靖國神社辯護。他說,弄不懂為什麼有那麼多包括日本公民在內的人批評他參拜神社。不論作為一國之首相,還是普通公民,懷著沉痛之情懷念戰爭犧牲人士,難道有什麼不合理嗎?他說,這不會影響他同中國韓國建立友好睦鄰關係的美好願望。

小泉也許真的沒有弄懂,包括對戰犯的祭奠,是對死在日本炮火屠刀下生靈的嘲諷。不過,它最直接的是一個象徵,一個符號,一個同日本政府1月31日信函的意義不同,甚至正好相反的象徵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