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央行救火--次級信貸危機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平心(第一部分據Angela Göpfert)2007年8月14日

一周來,世界金融界出了大事:美國的次級信貸危機波及了全世界,各國央行緊急拿出9-11來最大的現金投入市場。人們對格林斯潘嚴重質疑,他的利率政策對美國大放寬放房貸有著重大的責任。然而,中國的房貸放得更寬更鬆,是否會帶來更大的問題呢?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BUS7
歐洲央行拿出巨額現金圖片來源: AP

波及全球的危機和格林斯潘的誤導

美國的次級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經濟學界認為,這成了美聯準新頭伯南克上任以來面臨的第一次嚴峻挑戰。上周,美聯準在兩天內向金融系統連續投入640億美元。同時,雖然美聯準說美國的指導利率將保持在5.25%的高度不變。但專家們認為,在9月18日之前,甚至就在最近幾天內,美國的指導利率不得不調低。

美國自己的救火行動已經如此激烈,但它引發的世界反響更大,這幾天,它已經「強迫」全世界央行,總共投入了3000億美元的現金,創造了9-11以來最大的現金投入量。其中歐洲中央銀行(EZB)行動最大:上周四投了950億歐元,周五「追加」了610億歐元,周一還加了476億。就此,德卡銀行(DekaBank)總經濟師烏爾利希.卡特爾對德國之聲德語網記者說:假如存在對現金的高需求,以滿足市場,那麼拿出現金救市就是央行們的自然義務。

央行們救市是必須的,但央行首腦們以前的行為卻遭到了人們空前的質疑,尤其是現年81歲的美聯準前首腦格林斯潘。這位人們認為將以「利率教皇」、「金融巨擘」名義載入史冊的人物,現在人們認為,他過於隨便的利率政策是導致當前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卡特爾先生說:「我們現在對這種利率政策的毀滅性破壞看得更清楚了:市場參與者們的風險意識被低息這劑藥物過分地麻醉了。」

尤其是幾百萬美國人,根據格林斯潘的建議,他們吸納了可變利息抵押貸款。一開始,利息很低,條件極好。但正如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蒂格利茲質問的:「難道格林斯潘真的認為利息會一直停留在百分之一這個實際負利率的基礎上嗎?」

現在的事實是:合計數額高達1兆美元的美國抵押貸款局部面臨大幅度的利息提高,這個趨勢至少將持續到2008年末。這意味著,許多用那種靈活利息貸款抵押買了房的美國人將付不起銀行費用;同時,許多銀行、對沖和投資基金將深陷無法出售的次貸證券上,無法動彈,直到破產。

一個危機還沒有過去,新的危機灶又在招手了。比如遠東的所謂Carry Trades。許多投資商利用世界範圍內的利率差,投資到低息的貨幣中去,比如日元,換得的錢投入房地產。然而,一旦日本央行提高利率,這些日元Carry-Trades裡的錢就將集體抽出。到那時,全世界的央行就將被迫再次大規模地拿出現金來了。

美國危機已經給中國的銀行帶來很大直接損失

港台一些報刊如明報、聯合新聞報等都報導道,美國的次貸危機今年將給中國6家上市銀行帶來49億元人民幣的直接損失。其中中國銀行的將高達38.5億元,佔全年稅前利潤的4.5%。

美國財政部報告顯示,有幾家中國的銀行購買了美國的次級房貸債券,中行是最大買家。「另據消息人士指出」,到去年年底為止,中行持有價值901億美元的美國債券,聯合新聞報說,有金融業者認為,中行對次級房貸債券的投資比例佔三分之一,即大約300億美元。同樣據美國財政部數據,到2006年6月止的一年內,中國金融機構投資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的金額已達1075億美元。

據估計,到今年底,中國建設銀行將因此而損失人民幣5.67億,工商銀行損失1.2億,交通銀行2.5億,招商銀行1.03億,中信銀行1900萬,合中國銀行的,共計49億人民幣損失。

易憲容敲警鐘

這兩天,中國大陸媒體發表了大量文章,集中的看法是:中國不會出現美國那種次貸式危機。比如新華網今天發表的一篇署名余豐慧的評論。這篇評論的標題就是「中國不會出現美國次貸式危機」。理由是兩條:一是,目前中國住房抵押貸款業務佔商業銀行業務比例較低,即使存在一部分風險貸款,對銀行的整體影響也不會太大。二是,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程度非常低,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基本上沒有證券化。因此,即使有風險,波及到的領域也會非常有限。

這篇文章還說道:「中國商業銀行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要求條件高,風險控制嚴,准入條件苛刻,發放對像一般都是城市中高收入者,基本沒有向『窮人』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的,因此借款人還款能力較強。」

然而,昨天(8月13日),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易憲容也發表了一篇評論,他的標題是「美國人給咱敲響房貸警鐘」。易憲容也認為美國當前的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會太大」。

但易憲容說的事實情況與上述余豐慧說的完全相反。易先生說,美國還分貸款人信用等級,即還有所謂「次級信用」,而中國「大部分人連『次級信用』都不及。何以為證?在中國,個人要申請住房按揭貸款,幾乎沒有不能夠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很顯然,易先生說的才是中國的真實情況。

易先生說,按銀監會的規定,個人每月按揭不得超過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實際上沒有多少人能夠滿足這個標準。而且許多人「用假的收入證明、假的薪水證明等虛假文件到銀行進行按揭貸款。」他說,2004年曾經有人貸款7800萬元購買住房128套,甚至有人貸款1億多,購買100多套,「就是通過假信用方式進入的。」

易憲容發出警告說:「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出現逆轉,其潛在風險必然會暴露出來。「」如果不進行全面檢討,不打破目前中國銀行體系『住房按揭貸款為優質資產』的神話,其間的風險可想而知。」

幾點令人思索之處

首先,上述中國媒體上發表的兩篇評論,對中國發放貸款條件的描述居然截然相反。究竟是余豐慧說的中國拿貸款條件特別苛刻對,還是易憲容說的特別松符合事實呢?恐怕是很明顯的事情。申請買房貸款而拿不到的,有誰能舉出若干事例呢?當然,余豐慧說的一點也許是對的,即買房貸款不會發給真正的窮人。問題是,真正的窮人恐怕也不會去買一個自己根本支付不了的房子,然後兩個月後就付不出按揭了,房子又不歸自己了,那又何益之有?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中國有些人為了掩蓋什麼而去掩蓋,而根本不去考慮掩蓋會帶來多大危害,無論是給國民經濟,還是給廣大民眾。應該敲警鐘的時候就是應該去敲,否則老百姓將來也會責怪的。

其次,上述兩位中國專家都說,美國這次危機不會給中國帶來多大影響。這點恐怕確實沒錯。但這裡的問題不是這個,而是中國是否有類似的自身的危險存在(當然兩位專家都已經說到了)。中國發放個人房貸特別的松,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中國有幾大泡沫區,其中包括股市和房市,也是大家都認識到的。固然,這些年來的事實似乎在表明,中國雖有泡沫,但破滅而導致硬著陸的可能性至少目前不大。儘管如此,許多事情恐怕還是「緊張」一點好。對發放住房貸款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易先生說的假造證書問題,還有雖有規定但不執行的問題,還有賄賂腐敗問題,這些問題不抓起來,不採取措施,真的是會出問題的,不管是早是晚。

第三,過分緊張確實也沒有必要。原因是:有幾點因素一直在支撐著中國的泡沫(暫時)不滅,有些也許是發放貸款的銀行工作人員也不一定已經意識到的,比如:中國的薪水收入水準近年來一直以較高的速度在增長,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說,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增長了14.2%,農民收入增長了13.3%。這使本身太鬆的房貸輕易還不至於大規模地無法按揭。還有就是,中國跟世界經濟的掛鉤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上的一些大事,比如現在的美國次貸危機因此而不能給中國帶來太大影響。華爾街股市和上海股市目前還完全是兩回事,就是一個明證。

綜上所述,雖然中國不需要在心理上過分緊張,但在措施上必須要緊張起來。如果公認泡沫的存在,公認經濟太熱了一些,就要採取有效的有力的措施。誰也不是算命先生。如果哪一天真的出現大問題,那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有備無患,這句話始終是不錯的。包括許多個人:許多白領買了房子而陷入持續的由於按揭額過高帶來的個人經濟緊張狀態。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居民收入增長率是平均值,攤到每個人頭上都不一樣。萬一失去工作,一時找不到更好的,問題不也就大了嗎?美國的次貸危機,恐怕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國買房者視為一個提醒。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