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俄軍事合作與中美俄三角關係

(汪洋)2005年3月17日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當全中國對 「亡我之心不死」的「蘇修」保持高度警惕之時,誰能想像中國會與蘇聯在軍事上合作,甚至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三十年後的今天,繼承了前蘇聯國體的俄羅斯派出總參謀長巴魯耶夫斯基來到北京,中俄雙方商談的話題正是軍事合作。

https://p.dw.com/p/6NjM
奉命待發的俄羅斯海軍艦艇圖片來源: dpa

巴魯耶夫斯基在北京首都機場強調指出,他是受俄羅斯國防部長的全權委託來到北京的。他對「首次到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特別對能夠「與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的朋友相聚」,感到很高興。巴魯耶夫斯基將會見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和總參謀長梁光樂,很可能還要受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接見。

中俄軍事合作的重頭戲是今年秋季在中國山東半島和黃海海面上舉行的中俄聯合軍事演習,這是一次大型海陸空聯合演習。按照計劃,俄羅斯將派出一個空降兵連隊、遠程空軍、海軍陸戰隊和太平洋艦隊的一組艦艇參與演習。根據俄羅斯國防部提供的訊息,這次演習的任務是訓練俄羅斯和中國機動軍事力量聯合執行和平軍事行動的能力,針對的目標是恐怖主義。

中俄軍事合作並不是新術語。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史達林為了長期佔用中國的旅順軍港,就提出與中國海軍進行合作的要求。赫魯曉夫更進一步,建議與中國組成共同海軍。毛澤東最怕在軍事上受人控制,拒絕了蘇聯的一切有關建議,收回了旅順軍港。到了六十年代,意識形態的分歧導致了兩國的軍事對立。

五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及國防力量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無須擔心俄羅斯在軍事上控制中國。相反,俄羅斯更需要中國:通過中俄共同演習,中國可以瞭解俄羅斯的武器裝備的先進性。由於歐美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俄羅斯成了中國採購軍備的主要源頭。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是一筆關係到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大交易。另外,歐盟和北約的東擴使俄羅斯在歐洲的政治版圖上處於煢煢孑立的境地,俄羅斯把中國這張牌牢牢抓在手中,無疑將大大提高俄羅斯在歐洲和美國心目中的身價。

同樣,中國在國際政治中也需要俄羅斯這張牌。在遠東,中國面臨的對手是台灣、日本及其後台老闆美國。最近兩年,美國需要中國支持反恐。自2003年陷入伊拉克戰爭泥潭後,美國軍事上捉襟見肘,對西太平洋頗有鞭長莫及之感,更不願意台灣海峽出現緊張局勢,所以美國政要才會對陳水扁的台獨舉動頻頻發出警告性的暗示。但中美關係表面上的改善只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需要,從根本上來看,中美在西太平洋並沒有共同的安全利益,更多的是潛在的利益衝突。

從布希總統第二次連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的潛在衝突日益浮上水面。美日安全聯合聲明、美國反對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以及最近美國朝野反對中國制訂「反分裂國家法」的聲浪就是最重要的徵兆。中國領導人顯然注意到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在當今世界,除了歐盟是中國爭取的對象外,剩下可以團結的大國就是俄羅斯了。團結俄羅斯,對付美國,這也符合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國際統一戰線」的一貫政策。

今天中國聯俄抗美的策略與三十三年前毛澤東與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會見、利用美國遏制「蘇修」的做法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國際政治中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君不見,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與中國握手的同時,不也在向美國做出友好的表示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