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巨人、文化侏儒"

ARD2015年10月10日

中國是出口冠軍。"中國製造"的產品遍佈世界。中國的高科技產品也越來越受歡迎。然而在文化和娛樂領域,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卻僅扮演著微不足道的角色。原因出在哪呢?

https://p.dw.com/p/1GkTS
Kinostarts - Kung Fu Pand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功夫熊貓》是近年來運用中國元素拍攝的最成功的電影。僅《功夫熊貓1》就創下了全球6.3億美元的票房。影片中融入了中國武術、熊貓和東方建築風格。但實際上《功夫熊貓》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好萊塢電影。中國批評人士稱,這部獲得票房大熱的電影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即使是中國元素的電影也要經過國外電影人的加工,才能成為一部暢銷電影。

上海市場研究院員李益民(音譯)表示,多年來,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然而,2013年中國文化產品的出口僅佔全球文化出口總量的1.5%。與之相比,美國的文化出口產品佔市場總量的42%,日本為10%。這也表明,中國在文化出口領域的比例是如此虛弱。

The Big Bang Theory CBS
與美劇相比,中國電視劇走向市場的份額太少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landov

很明顯:中國在全球文化和娛樂產業如電影、電視、音樂、設計、出版業和舞台藝術領域僅僅扮演著微不足道的角色。

不過,從數量上看,中國提供的文化產品已足夠多。每年,中國創作的電影達600多部,電視劇的產量之多也是全世界其他國家無人能比的。2013年中國國產劇產出15000集,但卻始終無法跨越國界。這也有經濟上的原因。中國國內市場如此之大,許多電影製作人、音樂製作人和作家不需要依靠國外市場。但主要原因還是產品的品質。比如電影。

上海人劉佩吉(音譯)說,帶有深刻和批判性質的電影無法通過中國的審查。在文化娛樂業工作的劉佩吉認為:一方面中國電影趨於商業化,膚淺化。另一方面,在國家政策上文化領域受到太多"禁錮"。

中國電影往往看上去更像好萊塢電影的翻版,而且更糟。文化市場充實著大量"仿製品",原創和新作的數量寥寥。樂壇也是如此。

與此同時,北京則希望將中國文化出口到全世界,從而加強中國所謂的"軟實力"。自2004年以來,中國在全球建立了近500所孔子學院。中國以長城、熊貓和5000年中華文化充斥著世界。中國文化評論家、學者朱大可說,中國在做無用功。

他認為,首先文化領域在政策制度上必須開放。言論自由十分必要。沒有自由就不會有創造力。政府發起了大量國家文化項目,但都以失敗告終。過去三十年的經驗表明:封閉的思維無法創造出優秀的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