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外匯儲備與石油價格

2007年11月9日

周三,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北京金融論壇上說,在外匯儲備結構問題上,中國應利用強勢貨幣的升值彌補弱勢貨幣的貶值。此言一出,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再次攀升,達到一歐元兌換1.47美元的創記錄高度。德國的商報就此寫道:

https://p.dw.com/p/C5hl
人民幣升值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圖片來源: AP

「目前,中國在外匯儲備問題上進退兩難:出售一部分美元儲備將壓低美元匯率,使中國剩下的美元儲備貶值。如果中國繼續以美元為主儲存不斷增長的外匯,那麼美元因其它原因下跌時,中國將遭受更大損失。

中國準備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兩千億美元現已轉為國家基金。與存放在央行相比,現在這筆基金的投入變得自由多了。此外,中國的央行最近允許人民幣對美元比價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一旦人民幣升值加快,為了保護匯率,中國央行就必須進一步減少購買美元的數量。如果中國把自己的金錢從美國抽回,美國將受到嚴重打擊,這使北京具有了威脅美國的巨大潛力。」

商報指出,疲軟的美元使得石油價格再次竄升,每桶原油價格在紐約已達到一百美元。但同一天的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以中國和印度為主的亞洲國家石油需求量劇增是國際市場油價一再上升的原因:

「快速上漲的油價對亞洲的安定構成了不斷增大的危險,但同時亞洲對石油的需求又不斷抬高了油價。國際能源機構的首席經濟師比羅爾說,『中國和印度對國際石油市場上的需求增長起到了主導作用』。中國和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分別增長11.5%和9%。最近一年半的時間內,全世界石油需求增長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來自這兩個亞洲市場。過去五年內,中國石油需求每年增加近9%,而世界其它地區僅增加1.5%。

上周,中國把一噸燃油的批發價提高了五百元。中國國家發改委在北京說,『通過提價,減小了國際高價格和中國低售價之間的差距。』但由於有補貼,即使價格上升,中國人購買柴油支付的金額仍然比美國人少五分之一,比德國人少一半。但由於中國食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了高通貨膨脹率,看來政府目前不會允許繼續減少國家補貼。

此外,大量消費燃油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問題。同時,平衡社會貧富是政府的綱領。由於中國出口經濟大多依靠卡車運輸,政府擔心,柴油價格上漲將造成不願看到的經濟過度冷卻。「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