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夢"的挑戰來自哪裡?

崔牧
2019年9月27日

中國夢是否能實現、應該如何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國慶日前夕,來自丹麥、荷蘭、奧地利、加拿大的四名中國問題專家在柏林舉行了一場研討會,探討了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

https://p.dw.com/p/3QKZu
Kristin Kupfer-Shi; China-Expertin; MERICS; Sarah Eaton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中國夢」研討會圖片來源: DW/M. Cui

(德國之聲中文網) 研討會一開始,來自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主持人古思亭(Kristin Kupfer-Shi)就拋出了一個問題:70周年國慶即將到來,中國當局大張旗鼓地籌備閱兵,對內、對外的宣傳力度也都非常之大,中共到底想要借此向外界傳遞怎樣的訊號?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來自荷蘭的彭軻(Frank Pieke)認為,大張旗鼓地宣傳是為了展現中共、中國社會的團結,"中共總是想要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同時也不允許在公開層面上有任何的分歧。"

Frank N. Pieke | Direktor und Vorsitzender der Geschäftsführung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彭軻(Frank Pieke)圖片來源: Marco Urban

柏林洪堡大學的加拿大籍中國問題專家伊頓(Sarah Eaton)認為,中國政府近期的強力宣傳,一方面是想告訴國內的民眾"鬥爭依然存在"。所謂"鬥爭",則包括與美國的貿易戰、國內的經濟結構轉型,當然也包括香港問題。而另一方面,則是想對本國民眾表示,"儘管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但是共產黨依然像70年前一樣要捍衛人民的利益,也依然像40年前那樣以全民提高民眾生活水準為目標。"

隨後,維也納大學漢學系主任顧克禮(Christian Göbel)則反問道,幾十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究竟是什麼?"要是毛澤東見到如今的中國,肯定會震怒。"顧克禮認為,中共當局並不一定想要回到幾十年前的那種意識形態,而是想要再次實現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認同。"而想要回到那種狀態,中國共產黨就必須要真正去傾聽民眾的訴求。就像70多年前那樣,面對民生疾苦,至少做出高度關切的姿態。"

中共意識形態的轉變與危機

對於這個問題,荷蘭學者彭軻指出,其實,中共建政70年以來,一直有著共產主義、民族主義、沙文主義等多個不同的意識形態方向,只不過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始終佔據重要地位的意識形態,其實是'全力維護執政權力'。"彭軻半開玩笑地說,至少從這一方面來講,"習近平乾得很不錯。"

顧克禮進一步指出,中共當局的主流意識形態,其實在2012年前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胡錦濤治下的中共,成為了一個技術官僚組織,許多民眾都覺得非常無聊。然後發生了薄熙來、王立軍事件,一方面顛覆、另一方面也驗證了不少人對中共的認知。此時的中共就開始擔心一個根本的問題:經濟不可能永遠高速增長,那麼如果經濟降溫了,又有什麼新的意識形態能夠掌控中國民眾呢?"

這種意識形態領域的危機,也體現在當下的香港問題中。哥本哈根商學院的政治學者穆爾瓦德(Andreas Møller Mulvad)就指出,以往北京的宣傳口徑一直是,只要讓中國人的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就可以讓中國人放棄一些自由權利、放棄對西方式民主的追求。"但是同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香港,那裡的民眾卻打破了中共這種意識形態層面的定義,可以說是打破了北京的既有話語體系,讓高層十分地尷尬。"

中國模式是否具備優越性?

彭軻也認同,中共近年來在意識形態方面的一系列大動作,其實都是在因應一個根本性的挑戰:"人口紅利會消失,經濟發展也總有一天會降溫,屆時北京應該怎麼辦?"他指出,當前中共以專制手段力推經濟發展的所謂"中國模式",在一個社會發展的某些階段確實會比較適合。

Sinologe Christian Göbel
維也納大學漢學系主任顧克禮(Christian Göbel)圖片來源: Andreas Fulda

維也納大學的顧克禮教授則注意到,中共當局對發展道路的定義,也就是所謂的"中國模式",近年來也正在向全世界範圍內輸出。"當然,他們現在遇到了美國的強力阻擊。"

對此,丹麥學者穆爾瓦德擔憂,西方國家目前很可能並沒有能力去真正阻擊"中國模式"。他以當前的氣候變化為例,指出中國當局至少出台了雄心勃勃的氣候保護計劃,而且確實在一步一步地有效執行,"相比之下,西方國家還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做。"他認為,如果西方的民主制度想要成功、想要證明自己具有普世性,就必須在氣候保護這種關乎全人類命運的問題上真正展現出優越性。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彭軻則進一步指出,長期而言,"中國模式"的真正阻力並非來自外界,而在於專制政權如何才能防止自己走極端。"所以說,每當我們談論到習近平的'中國夢'時,我們都應該認識到,關鍵問題不在於如何實現'中國夢',而是如何限制和精簡'中國夢',尤其是這種'夢想'走偏或者走得太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