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70510 China Solarindustrie

2010年5月10日

不久前,美國著名的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稱讚德國是全球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領先的國家之一。得注意的是,根據這份報告,中國是在綠色能源開發領域投資最多的國家。不過報告並未指出的是,中國綠色能源並入電網使用的比例微乎其微,不少設備無法發揮作用。

https://p.dw.com/p/NKFV
德國科特布斯一處太陽能園地圖片來源: AP

德國肖特集團董事會主席烏多‧文格霍伊(Udo Ungeheuer)強調,上海市博會為他的公司同亞洲最重要的客戶見面創造了絕好機會。 他說,中國是個既能夠帶來收益, 也充滿了激烈競爭的市場。

"要是害怕競爭,不如躺在床上睡大覺。德國政府如果能給我們這些太陽能製造商更多的幫助,那我們一定會非常高興。但我們的感覺是,歐洲做到了對所有人所有國家開放,誰都可以進來,而我們德國人要想出口,卻必須遵守一些條條框框。當然既然現在我們已經接受了挑戰,就必須將這場戰鬥成功地向前推進。"

肖特集團遇到的一個強勁競爭對手就是中國保定的英利集團-中國第二大太陽能生產企業。 文格霍伊說:

"它們也是我們的客戶,起碼在我們的晶圓產品上是如此。 然而,它們在太陽能的廣泛領域中也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終端市場上對我們形成了競爭。"

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

英利綠色能源集團是中國太陽能發展的先驅。它於12年前由化妝品製造商苗連生創立。集團的發源地-保定市現在已經被譽為中國的電谷。中國中央政府已經將保定同上海一樣列為太陽能樣板項目。英利集團生產的幾乎所有太陽能模塊都用於出口, 其中60%銷往德國。 由於中國生產的太陽能產品比德國產品便宜三分之一,該集團也受到了不少指責。公司創立人苗連生說: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 一個反傾銷我就不買德國設備了,那不可能。今年我仍然定了很多德國設備和原材料。剛才我還同那位先生講, 德國的瓦克仍然是我最大的供應商。第一,我們公司的數據都是公開的, 不是保密的。沒有一個說是政府來給企業補貼多少多少的。第二,我們是民營企業。第三,我們是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我們的很多訊息是公開的,沒有什麼可以保密的,所以說不存在這些問題。所存在的就是, 中國的企業有很大的激情。像我們公司兩天就有一個大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就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品質。所以在市場上有頑強的生命力。"

為了擺脫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2009年12月英利集團的的多晶矽生產廠試投產。 但是有一個重要問題並不能通過這家新工廠得到解決。 那就是太陽能技術在中國這個出口大國內部並沒有市場。 據特裡爾大學的調查,2008年一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就相當於中央政府計劃今後12年並入電網的太陽能發電總量。但是保定的這家集團公司仍然保持樂觀。馬學祿12年前作為保定市政府的代表曾為該市的太陽能開發鋪平了道路,如今他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的負責人。馬學祿說:

"國家主要是出台了兩個政策。 一個叫做金太陽工程。另一個叫做BIPV,建築光伏一體這麼兩項政策。同時也進行了1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招標。這幾件事推動了光伏的快速發展。在光伏方面中國發展的速度很快。 2009年光伏裝機應當超過了200兆瓦,比以往歷年裝機總合翻了一翻。"

尋找出口市場

由於缺乏國內市場,因此中國各廠家不得不在出口上尋求出路。 英利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泰集團將於不久後在南非建立一個巨大的太陽能園區。 英利則寄希望於美國市場,它希望同美國的Sandurance 能源公司聯手。 該公司負責人巴克曼(Al Buckmam )說:

"英利可以為我們提供價格便宜,品質上乘的產品。我們將在新澤西州的羅格斯大學建立一個大型的太陽能園區。我當然知道美中之間的貿易爭端。但總體上說,我們的這個項目受到了外界的積極評價。"

中國當然也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 《中國日報》就報導說,今後12個月內,政府將推出一個新的經濟刺激計劃,並以此推動綠色能源並入電網的工作。

作者:ARD/韓明芳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