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崛起無威脅」

2011年6月29日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亞洲項目主任、美國國防部顧問加勒特(Banning Garrett)在波昂大學就崛起大國的未來走勢及中國發展對歐美的影響發表演說並分析中國應該改變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向的原因。

https://p.dw.com/p/11lcD
波昂大學圖片來源: DW

在中國的政治發展上,他認為在未來的30年都不會產生變動並強調美國不會將人權問題放在對中國外交政策的首位。

加勒特從人口發展、環境問題、經濟及政治等方面對世界大國的未來作出展望。他表示,基於軍事力量、人口及科技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等評估因素,全球的勢力將會由西移至東。"在西方國家,許多人正在為中國的崛起而憂心忡忡。他們害怕隨著中國無止境地發展,他們將會一步步陷入險境。其實,對我們真正的威脅不是其他大國的成功,而是失敗。倘若中國經濟衰落,那將對全球來說是一個災難。我們需要他們成功,他們需要我們成功。"加勒特一開始指出中國的崛起不會對大西洋兩岸國家造成威脅,只有中、美、歐三方互助互利,全球在未來的發展才會是最理想的。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中國的經濟方面,加勒特表示,以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貧窮、中產和超級富裕之間的距離無可避免地越來越大。房地產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人民最普遍的投資方法就是物業投機買賣。他們認為購買房子能夠獲得最佳的回報。由於在中國購買房子無須繳物業稅,銀行的存款利息很低,股票市場風險很大,於是乎大眾在房價有升無跌的假設下,購買房屋不是為了入住,而是為了投資,尤其是那些高尚住宅。樓市泡沫令人擔憂,因為恐怕終有一天樓市泡沫會爆破。"

另外,加勒特指出中國商務部避免人民幣升值以推動出口。但世界銀行呼籲中國漸漸擺脫現有的出口帶動的經濟模式,因為全球市場正在縮小,歐美進口將會愈來愈少。再者,過於依賴出口對貿易的平衡會產生一個負面的作用。中國應該開放它的海外服務,如海外的銀行業務。中國每年累積3兆美元,它應該傚法80年代的日本,在外國購買公司,投資企業。

加勒特認為,中國的國內消費不足:"中國的消費比率是全球最低的,只是國內總生產總值的36%,而美國的消費比率為70%。中國人在儲蓄,這是因為他們為子女的教育、保健開支及退休生活作準備,這些都是沒有保障的。所以,政府應該做一些事情,使國民不需為將來的生活過分操心,可以無憂無慮地消費。"

"人權問題並非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

至於中國的政治前景,加勒特估計,中國的政治在未來的30年只會直線發展。他認為,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上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我不認為它會有新的政策來處理台灣和南中國海問題。"

美國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時常被看作是干預內政的幌子,或被指責受到中國崛起的威脅而設法破壞中國的社會穩定。加勒特表明,關注全球的人權問題是美國的傳統理念:"自70年代中美開始建立外交關係以來,美國從未放棄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這並非一個應對中國勢力崛起的新政策,而是源於我們本身的理想意念。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一個民主的中國會更強勁、更成功。我們無意去打沉中國,相反,我們願意見證它變得更強壯。我們美國人相信人權,相信民主,就像其他歐洲人。沉默只會是一種價值觀的背叛。美國不會以人權問題為外交政策的中心,尤其是對中國。我們更重視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利害關係。"

作者:千燁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