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年輕人:拒絕「加油干」,只想「躺平」了

2021年6月6日

習近平號召中國人「擼起袖子加油干」,在現實生活中深受挫敗的年輕人卻流行起「躺平主義」。

https://p.dw.com/p/3uUAP
China Shanghai | Menschenmenge in Einkaufsstraße
在成千上萬的求職者中競爭一份工作,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苦苦掙扎,在擁擠不堪的城市中支付高昂的房租……年輕人醒悟過來:何不一「躺」萬事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受不了現代都市生活的碾壓,中國的年輕人正在 「躺平」。加班加點地工作,薪酬卻少得可憐,這樣的社會文化讓「躺平/躺平主義」成為中國最新流行詞。

不平等在加劇,生活成本在上升,傳統的成功變得遙不可及,一些年輕人放棄了父母輩曾經懷有的上進心,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

在成千上萬的求職者中競爭一份工作,在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中苦苦掙扎,在擁擠不堪的城市中支付高昂的房租……年輕人醒悟過來:何不一「躺」萬事休?

24歲的王姓青年花了四個月找工作一無所獲,而他的大學同學只需要等著繼承家族企業,「躺平」一語讓他產生了共鳴。

他是一名實驗室技術員。他說, "發送簡歷就像石沉大海。"

他說:"你被社會打敗了,只想過上更輕鬆的生活......『躺平』不是等死,我仍然在工作,但只是不想過度緊張。"

社群網站渗透到中國的各個方面,很容易形成新的文化現象。中國的年輕人幾乎每周都能通過創造新術語或者嘲諷中表達自我。

「躺平」似乎最早出現在貼吧中的一個帖子,其中宣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

關於這個話題的辯論在微博上吸引了數以億計的點擊率。隨後,這個詞受到學者和官方媒體的批評。

24歲的林姓女青年是一位人力資源工作者,她說, "躺平 "抓住了人們的情緒,因為 "年輕人無法成為順利買車、買房、結婚和生子的『人生贏家』。"

她說,"所以他們選擇降低自己的目標,減少自己的慾望。"

另一些人則認為,放鬆心情,聞一聞玫瑰花香,人生可以有更多的收獲。

"如果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大家以更輕鬆的方式生活,這不是很好嗎?"47歲的自由職業者魯露西(Lucy Lu)說。

喪文化

去年用來反映在過度競爭中遭受剝削的流行語是 "內卷"——這個詞最初被用來描述一位勤奮的清華大學學生,他被拍攝到一邊騎自行車一邊使用筆記型電腦。

現在,這個社會學術語已經成為描述中國人現代生活的日常話語,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大城市。

應屆畢業生的平均雇傭月薪約為1,000美元,但是北京隨隨便便租個房子就要花掉這個數字的一半以上。

這種挫敗感構成一種亞文化現象--"喪文化"。它最初來自90後青年對挫敗生活的自嘲。

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學者K Cohen Tan說,隨著千禧一代越來越意識到 "玻璃天花板阻礙了他們的上升空間",喪文化逐漸進入了主流社會。

早期的喪族偶像是在中國被稱為"悲傷的青蛙"的青蛙佩佩。這只青蛙在美國是反右派符號,在中國成為表達幻滅感的形象。

到了4月,一個真人秀節目出現了一位喪文化中的反英雄形象:27歲的俄羅斯青年伊萬諾夫(Vladislav Ivanov)意外地加入了這個節目,他不好好表演,想要離開,但是根據合同必須表演下去。他告訴粉絲:"不要愛我,你不會得到任何結果",懇求粉絲們把他選下去,但是越「喪」越紅,最終進入了決賽。

Tan認為,「內卷化」造成都市青年的頹喪,最終讓人們重新思考生活的價值。

擼起袖子加油干

「躺平主義」習近平主席建設充滿活力的社會的號召背道而馳。習近平主席的口號是: "擼起袖子加油干"。

失敗主義或犬儒文化也與這個國家的代際價值觀產生衝突。上一輩經歷過極端的貧困、飢餓和暴力,並且經常需要艱難奮斗來實現階層上升。

清華大學教授李鋒亮認為,「躺平」是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不但對不起自己的父母,還對不起億萬個努力工作的納稅人。

李鋒亮認為,現在人們紛紛談「內卷」,正說明了社會是可以通過競爭獲得上升機會。

一段廣為流傳的影片中,知名主持人白岩松說:「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然後工作隨便找,一點壓力都沒有,只要喜歡的女孩你一追求就OK?」

他反問道:「不會吧?」

白岩松因此遭到嘲諷。

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對「躺平主義」進行了批評,它發布了一個影片,講述一位科學家每天工作10-12小時,並打上話題標籤「#拒絕躺平的86歲科學家」。不過,這個標籤很快被刪除了。

中國經濟:大國崛起下的升斗小民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