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有能力成為七國集團成員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11日

「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國家象中國那樣,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這是世貿組織(WTO)秘書長蘇巴猜(Supachai)於11月10日在北京論壇上對中國經濟騰飛所作的高度評價。

https://p.dw.com/p/4JHZ
世貿組織秘書長蘇巴猜在中國圖片來源: AP

事實上,中國崛起在東方,開創了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奇跡。單單在2003年的頭九個月,出口貿易額比去年增長了32%,進口增長更創41%的新高。如果將歐盟合計為一個貿易區,2001年中國的外貿總額尚還排在全球第六,今天就已經上躥了兩位,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四大貿易區。

如此看來,中國應該已有能力躋身於工業七國集團(G7),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蘇巴猜預測,中國在進口貿易方面有望升居世界老三,與美國、歐盟稱兄道弟。

德國杜伊斯堡大學從事東亞經濟研究的馬庫斯-陶伯(Markus.Taube)教授分析說:「中國經濟實現高增長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使得中國與世界工業大國之間門戶對開,互通有無。關稅壁壘的取消或者降級能夠讓中國充分發揮紡織等輕工業產品的價格優勢。另外,大量中國商品還成功滲入西方聖誕市場。

本次世界經濟論壇由北京商貿部主持,世貿組織秘書長蘇巴猜在會上提醒說,中國經濟的迅速成長也會影響一些貿易夥伴國的經濟狀況。中國不僅是出口大國,更是超級進口大戶,現代化建設所需的科技產品、生產設備價格不菲,其大量引進無疑使工業國家受益。

陶伯補充說:「這種猜測是正確的。」一些無中生有的妄談,認為中國的廉價商品會對德國等工業國家的就業市場造成衝擊,其理由根本無法成立。生產廠商尋找成本低廉的國家地區開業建廠,是順應經濟原理的大勢所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模式。即使他們不選擇中國,也會向東歐地區遷移。原材料的價格降低也啟動了一系列連鎖效應,陶伯認為:「這實際上會使西方世界的國民經濟受益。」

東亞經濟專家陶伯還說:「真正可能受到衝擊的倒是南韓等亞洲小虎、拉丁美洲以及非洲地區。他們在輕工業生產方面與中國有競爭關係,卻無法在價格或數量上與其抗衡。然而中國的經濟熱浪也會波及其它地區。」

蘇巴猜則說:「在全球經濟低靡的時候,中國的發展勁力就好比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喚醒在麻木中沉睡的增長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