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氣候破壞者

2007年4月25日

全球氣候變化同樣將給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旱澇災害。中國科學家預計,2020年之前,華北地區的溫度將平均增加攝氏兩度,旱災和蟲害將威脅中國的糧食生產。今後四十年,全國糧食將減產三成。按聯合國計算,屆時農產品價格將上漲四成。柏林日報在引用中國和聯合國的數據後寫道:

https://p.dw.com/p/AJ6n
熱火朝天圖片來源: AP

「然而,以為中國領導人會從中得出影響深遠的結論,那就錯了。雖然環境問題嚴重的地區將加強水處理、改善環境保護,但中國仍然堅持無所制約的經濟增長策略,現在還不考慮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儘管中國簽署了京都氣候保護議定書,但中國政府發言人明確表示,不能期望正在與飢餓做鬥爭的國家減少廢氣排放量。對此,歐洲的工業國和美國應首先行動。按照亞洲的解讀方式,這就是說,西方工業國對全球廢氣排放增多負有責任。

這說得對,但其正確性不會太長了。如果中國按現在的速度繼續建造燃煤電廠、擴建超級大城市和高速公路,它不久將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氣候破壞者。世界能源組織估計,三年後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將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

儘管中國官方認識到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但中國環境整體狀況並未得到改善。南德意志報從中國土地和環境受到污染的角度觀察了中國糧食生產面臨的威脅。該報引用中國發布的數據說,中國10%的農田受到污染。1230萬公頃的耕地因污染嚴重,生產的農產品危害健康。僅重金屬每年污染的糧食就高達1200萬噸。同時,中國的耕地面積仍在逐年縮小,已接近一億兩千萬公頃的臨界值,中國的有識之士也呼籲不能無休止地開發土地:

「根據中國公佈的數字,中國的耕地面積在去年一月至十月的十個月內減少了三十萬公頃,降至一億二千二百萬公頃。與此相比,德國擁有1700萬公頃的耕地。中國的耕地減少往往由腐敗幹部發號施令非法侵吞造成。為了在農田所在地開發資源,農民遭到驅趕,這些做法一再引發群眾抗議示威。

不久前,世界環境組織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發表的報告把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的部分河段列為不可修復的水域。6200公里長的長江中,十分之一河段的水質處於『危險狀況』。長江是中國的飲用水水源,而沿江二百個城市每年向江中傾倒一百四十億噸垃圾。30%的長江支流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