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痛苦地發現了多元化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8年8月17日

時代周報發表評論文章說,"在對待北京奧運的問題上,德國對中國表示理解的一派與批評中國的一派之間出現了激烈的爭論。"在法國,"總統薩科齊對巴黎奧運火炬事件表示道歉,而巴黎市長卻授予達賴喇嘛榮譽市民稱號"。"即使西方政治家全體親華,那麼好萊塢演員、草根活躍人士和記者們也會發起使中國領導人失去聽覺和視覺的抗議聲浪"。文章說,這就是西方社會的多元化:

https://p.dw.com/p/EyL7
胡:你們那裡很多元嘛。 薩:可不是嘛。圖片來源: AP

"中國政府今年經受了驚心動魄的事件,它痛苦地發現了多元化。它注意到,一個國家在全球的形象既不來自槍桿子,也不來自工廠,更不來自宣傳部,而是來自每個人的頭腦。

更為嚴重的是,現在蠻荒的西方進入了北京的中心,這個有士兵、警察和網路检查的政權看起來很強大,但在圖象和形象上,它只能聽命於西方。這是因為西方多元、因為它不聽從統一號令,因為它在世界公眾輿論和氣氛方面比那些笨拙的共產黨人佔有優勢。

果然,中國的統治者一個接一個地犯錯誤。他們先封閉網路网頁,然後做出讓步,但也只是做出一點點讓步。接著又宣佈天安門廣場為禁區,從而再一次使全世界想起了1989年坦克碾壓造反學生的大屠殺情景。

那麼,西方應該如何對待中國?各有不同,這種各不相同的態度最使共產黨為難。過去幾年,西方國家認識到,中國很重要,發展很快,但它們也還沒有完全理解,中國人與西方人一樣,也有擁有自己一份蛋糕、權力和大自然的權利。中國也必須學會知道自己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意義。無論這樣或那樣,奧運都將加速這一進程。

對中國的恐懼沒有道理。中國是一個正在進行關鍵性過渡的國家,它處於生態破壞帶來嚴重經濟後果的邊緣,處於一個出口型國家的全球化帶來內部多元化、從而與一黨統治形成尖銳對立的邊緣。西方應該希望這個龐大的國家順利快速地完成這一過渡,不應該害怕中國快速發展的十年持續下去。"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