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風險"

2011年9月20日

經濟學家估計,中國政府會在今後幾個月讓人民幣加快升值,主要是要減少資產組合的風險,抑制國內的通貨膨脹脹。中國政府利用歐元危機企圖擴大國際影響,卻在本國引起懷疑。

https://p.dw.com/p/12cdr
A bank teller counts renminbi bank notes in Shenyang, northeast China 13 January 2010.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BOC (Peoples Bank of China) raised the deposit reserve requirement for 0.5 percentage points to be effective 18 January. This move is seen as a bid to tighten money supply after four times lowering rates since June 2008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The move led to a 2.11 percentage drop in the benchmark Shanghai Composite stock index. EPA/MAR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哈佛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為德國《經濟周刊》(9月17日)撰寫的文章預計,"中國政府在今後幾個月有可能會讓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比去年上升更快。在金融危機期間,比價被凍結,但是從2010年夏季起又放鬆了。在過去的12個月中,人民幣對美元增值了6%。

"人民幣更快地升值會讓中國出口萎縮、進口增長,其它亞洲國家會在不利於中國生產者的情況下擴大出口。中國的鄰居當然會開心,而中國的生產者將會是遭殃。那麼,既然意識到這點,北京為何還允許人民幣更快地升值呢?"

這位前美國總統雷根的經濟顧問分析說:"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這種政策減少中國資產組合的風險,其二是抑制國內通膨。我們先觀察一下北京對其資產中的外國債券所隱藏風險的擔心。中國擁有價值3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和其它外匯有價證券,因而明顯面臨風險:美國和歐洲的通膨以及美元對歐元及其它貨幣的迅速貶值。

"美國或歐洲的通膨減少了美元或歐元貸款的購買力。即使通膨率不提高,美元對歐元和其它貨幣的貶值也會降低中國購買歐洲和其它國家產品的能力。去年美元對歐元貶值10%(明顯比對其它貨幣更高)之後,就完全證實了中國人的擔心。中國降低這種風險的唯一可能性在於,減少自己外匯證券的規模。"

作者接著寫道:"中國的政治領導人為什麼會贊成人民幣升值的第二個理由是,通過它可能降低本國的通膨率,消費價格去年已經上漲了6.5%。人民幣升值,將為中國的消費者和企業減少進口的成本。儘管一桶石油依然是90美元,然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10%,就降低人民幣價格的10%。

"降低進口成本具有重大意義,因為中國的進口從消費品、機器、設備到原材料,種類繁多。中國的進口每年合計總額大約在1.4兆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將近40%。"

引起公眾的疑慮

《新蘇黎士報》(9月18日)認為,"……北京利用歐元危機,比以往更加明確地顯示,要有意識地使用外匯儲備,以獲得西方在政治和經濟上的讓步。"

該報指出,"隨著中國活躍於國際,中國公眾的關注程度也在增強。他們更多地思考,辛苦掙得的金錢在歐洲投資是否保險。《環球時報》評論說,面對歐洲的危機程度,任何人都不能保證中國能收回自己的資本。政府應該優先尋找可能性,讓外匯儲備的使用能提升自己老百姓的購買力。

"這種理由的背後隱藏著進退兩難,北京的戰略家們愈是希望用資本購買國際影響,以長期保障中國的崛起和富裕,就愈是得提防不要讓這一點公開地太露骨。因為不僅外國人,而且本國的民眾也對中國向外國投資抱以懷疑的態度。"

 

摘譯:林泉

責編:李魚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