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紀錄片"爺爺和父親"獲萊比錫電影節大獎

2021年11月1日

上周末閉幕的萊比錫電影節上,中國導演鄧偉的《爺爺和父親》獲得最佳紀錄長片獎。此外,旅德中國電影人唐菡的作品獲得短片獎項。

https://p.dw.com/p/42RC3
DOK Leipzig 2021 Filmstill Father
《爺爺和父親》在萊比錫電影節獲得最佳紀錄片獎圖片來源: DOK Leipzig 2021/Father/Regie: Wei De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萊比錫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DOK Leipzig)上,中國導演鄧偉拍攝的紀錄片《爺爺和父親》(Father)獲得國際競賽單元最佳電影金鴿獎

評委會在主辦單位發表的聲明中稱,該片是一幅反映中國社會傳統和變遷的跨越代際的肖像畫,影片敘事"誠實、感人、執著","超越畫面所及,表現了生活的複雜性,成為一曲人性的純粹謳歌"。

學攝影出身的鄧偉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這是他的長片處女作。此前該片曾入圍今年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於今年5月在加拿大DOXA電影節獲得了國際競賽單元最佳紀錄片獎。鄧偉在電影中,記述了自己雙目失明的祖父生命最後的時光,以及祖父、父親和自己三代人的生活親情。

DOK Leipzig 2021 Filmstill Father
《爺爺和父親》劇照圖片來源: DOK Leipzig 2021/Father/Regie: Wei Deng

在國際競賽單元獲得銀鴿獎的作品也是以底層普通人的命運為主題--波蘭導演帕爾卡(Karol Palka)拍攝的講述生活在偏遠鄉村的母女兩人故事的紀錄片"Bucolic"。

短片

古巴電影人阿隆索(Alejandro Alonso)的《深淵》(Abyssal)和波蘭動畫片女導演帕捷克(Marta Pajek)的《不可能的形象和其它故事》(Impossible Figures and Other Stories I)獲得最佳短片金鴿獎。捷克女導演Diana Cam Van Nguyen的《愛,爸爸》(Love, Dad)和中國女導演唐菡的《粉紅色的毛》(Pink Mao)獲得了短片銀鴿獎。

Dokumentarfilm-Festival DOK Leipzig beginnt
從東德時期延續至今,萊比錫電影節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圖片來源: Sebastian Wi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生活在柏林的中國電影人唐菡在《粉紅色的毛》中,將圖案為毛澤東頭像的百元人民幣鈔票細細拆解,發現它並非很多人印象中那樣是紅色,而是粉紅色。除了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看到本不存在的顏色,還涉及數字化、全球化、資本主義和性別角色等充滿固有程式化觀念的話題。

萊比錫國際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創辦於1957年的前東德,是歐洲第二大紀錄片影展,被視為政治題材紀錄片的展示舞台。今年的電影節上展映了來自全球各地的170多部影片。

 

(德新社、dok-leipzig.de)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