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與德國:酸辣生意

Sabine Kinkartz
2018年7月10日

在和美國發生貿易衝突的背景下,中國尋求盟友。德國也是對象。不過,李克強總理不能不聽到德國企業的批評之聲。這些批評是否有理?

https://p.dw.com/p/319Fx
Deutschland 5. deutsch-chinesische Regierungskonsultationen
李克強肩負提升中德關係的重任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

(德國之聲中文網)但凡德中兩國政府首腦會晤,經濟通常處於中心位置。兩年來,中國已是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總和約為1870億歐元。的確,在第五次德中政府磋商會議期間,雙方簽署了22份新的經濟合作與共同項目協議,涉及未來技術領域的巨額共同投資。

多數生意涉及德中企業之間的合作;其中一個項目脫穎而出:中國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在圖林根州(Thüringen)建廠,生產動力電池。德國汽車生產商寶馬已表示有意成為該廠大主顧。這讓聯邦總理梅克爾相當不快。她曾希望,德國人能自己生產動力電池。

新途徑

這樣的項目尚屬破天荒第一次。梅克爾表示,一個中國企業帶著"我們在歐洲目前還不掌握"的某種技術到德國來,這是"質上的新步伐"。不過,她說,既然此類投資要在歐洲實現,那麼,讓它在德國出現,是一件好事,畢竟,德國是一個強大的汽車生產基地。這位德國政府領導人希望,有一天,德國也能擁有相關競爭力,與中國供應方競爭。

同所有在德中國投資一樣,該電池廠的建造也是旨在使中國成為高技術領域引領者戰略的一部分。無論是機器人技術、訊息技術、新材料還是數字生產技術- 在"中國製造2025"的宗旨下,人民中國意欲在盡可能多的領域成為第一。

德國企業起初高興

當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3年前宣佈相關總體計劃時,他許諾,對外來投資,中國會比過去更開放,為此,將減少壁壘、放寬市場準入。然而,如今,德國經濟界人士的頭腦清醒了不少,因為,"中國製造2025"其實是由國家操控的本國工業趕超計劃。外國投資人日益吃虧上當。

例子之一是慕尼黑的克諾爾制動集團(Knorr-Bremse AG)。這個在全球佔領先地位的鐵路及商用車輛制動系統製造商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起就和中國有聯繫,並由此開發出興隆生意。有數千員工的合資企業建了起來,提供製動系統。和中國夥伴一起,該企業為客車和貨車裝備了機車;中國高鐵也從克諾爾集團獲得空調系統和門裝置。

豈料,最新一代高鐵根本就沒慕尼黑人的份兒。克諾爾集團董事長德勒(Klaus Deller)告知:"我們的制動系統連被評估的資格都沒有",相反,中方合作夥伴得到了定單,"我們轉讓了技術,中國受了惠"。

Deutschland 5. deutsch-chinesische Regierungskonsultationen
德中雙方簽署22份新的經濟合作與共同項目協議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

懷疑之心普遍存在

這是一種人們常常聽到的指控。它不僅給德中經濟關係蒙上一層陰影,也給北京力推的在與美貿易衝突中相互團結的努力受到影響。德國經濟界亞太委員會主席利恩哈德(Hubert Lienhard)指出,德國方面當然拒絕美方對中方的所作所為,為多邊貿易體系憂心忡忡;然而,涉及到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強迫建合資企業、技術轉讓,德國則和美國一樣,對中國有同樣的不信任。

在華德國企業約有6000之數。德國經濟界指出,在華德企繼續受歧視、受限制,這不能令人接受。德國經濟界敦促中國全面開放市場。利恩哈德指出,"的確是到時間了"。多年擔任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的格裡洛(Ulrich Grillo)也持相同看法。他指出,中國雖稱自己還是發展中國家,"但這種做給外人看的謙遜態度實在沒有必要了,他們在某些方面已經比我們領先"。

未來誰領先?

德國總理梅克爾也這麼看。"一方面,他們雖是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已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強悍競爭對手"-當著中國總理李克強的面,梅克爾如是說。

李克強在柏林則重申,中國將繼續開放,"中國歡迎德國的先進技術和高科技產品"。

梅克爾總理希望,中方說話算話。作為一個正面例子,梅克爾指出,雙方簽署了一份協議,允許德國化學康采恩巴斯夫在華南省份廣東建造其全球第三大生產基地,而無需有中國夥伴。此外,德國汽車生產商可將在華股權佔比由現在的最高50%增至最高75%。梅克爾表示,所有這些合作均顯示出了一種新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