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事關麵條 — 中、歐貿易新糾紛

2017年5月8日

中國樂意以全球自由貿易先驅自居,並由中獲益,但並不減少本國市場壁壘。在進口食品領域,北京現在甚至設起新障礙。德國出口商束手無策。布魯塞爾是否能提供幫助?

https://p.dw.com/p/2casp
Symbolbild Vielfalt italienischer Pasta
圖片來源: imago/Westend61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在食品進口問題上設置新壁壘。按照中國品質監管機構-國家品質監督檢查檢疫總局(AQSIQ)的相關規定,從今年10月起,德國和其它國家有關當局必須出具出口中國的所有麵條、餅乾和糖果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要求及標準"的官方認證。這一要求實際上難以實現。因為,德國等來源國現在並無這樣的機構。外交官們指出,這樣的要求在國際上完全沒有先例,帶有強烈的歧視性和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最大貿易夥伴- 美國、歐盟和日本駐華大使聯名致函中國副總理汪洋指出,"其中很多措施將導致困難的和複雜的程序,並在某些情況下不會給食品安全帶來明顯好處。"

根據德新社駐北京分社獲得的該信函文本,大使們要求"相關措施應以國際標準為基礎",對食品和農產品貿易會受到損害發出警告。布魯塞爾認為,新規定是大量官僚主義貿易障礙的最好例證, 而這些貿易障礙同北京領導層的表態恰成鮮明對照。儘管中國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不同, 在今年一月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以全球化先驅者姿態受益,中國卻並未減少本國貿易障礙。歐盟一名外交官表示,"我們歡迎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關於中國願繼續開放、拒絕貿易保護主義的表態, 但有關當局的行動還明顯落後"。李克強也將出席的本月底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上,相關爭議將是議題之一。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ß)在給中文版的《金融時報》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抱怨道,數年來,中國並未減少其對進口的無形限制,在某些重要領域甚至還有所增加,"食品進口或許是最顯著的例子"。他表示,隨著要求提供認證,中國"有可能面臨同所有歐洲夥伴的貿易關係受挫"。他指出,還有其它例子也讓人懷疑中國此舉意在保護本國生產者,因為,中國就業者中有一半人與農業有關。他指出,例如,有一個歐洲肉類出口商提出申請10年後仍未獲得許可;再比如,在官方許可證上改動郵編號,"在其它國家只需兩分鐘,在中國卻要兩年"。他批評說,"這並非行政無能,而是一種明顯的戰略"。

China Deutscher Botschafter - Michael Clauss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表示,隨著要求提供認證,中國"有可能面臨同所有歐洲夥伴的貿易關係受挫"。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B. von Jutrczenka

中國的法律體系不透明,部門之間權限不清,一旦進口方過於成功,游戲規則便可以任意改變。一家實驗室藉口要進行兩年的試驗,從而等於間接讓一家法國公司失掉進口執照。歐盟官員指出,"我們有這樣的印象:這裡重視的是保護中國市場,而非中國消費者。"

歐洲人非常歡迎中國在發生了多起醜聞後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不過,德國對外經濟促進會(GTAI)指出,有理由懷疑,法律會被濫用,意在保護本國市場,而不是使食品安全得到提高,"中國消費者將不得不重新購買本國產品,而在他們看來,本國產品遠不能讓人放心,事實上也遠沒有受到過那麼嚴格的檢驗"。

僅德國,對中國的農業出口中就有三分之一受到影響,涉及6億歐元,而其出口商多為中小企業。其餘三分之二都是高風險商品,例如奶製品和肉類。對這類商品自有特殊規定。鑑於對衞生及動物健康的嚴格要求,對這些商品現在就需有雙邊認證,這在國際上已是通行做法,亦繼續適用。

讓外交官們尤其憤怒的是,中國試圖離間歐洲人。一名外交官指出,中國在與歐盟進行官方談判的同時,卻對某些"政治上守規矩"的成員國"網開一面",給予"例外"對待,"在相關問題上,中國其實是在試圖分裂歐盟"。

凝煉/李魚(德新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Nu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