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你說是藝術,她看是垃圾!

謝菲2016年2月4日

工作太認真了也麻煩:德國曼海姆教堂裡的保潔女工就因為太敬業闖了禍。

https://p.dw.com/p/1Hpbt
Künstlerin Romana Menze-Kuhn Kunstwerk Ist das Kunst oder kann das weg Mül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Anspach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曼海姆菲利普斯教堂今年初起展出女藝術家門策-庫恩(Romana Menze-Kuhn)的藝術品"棲身之處 6/2016"(Behausung 6/2016)。藝術品的主題是圍繞德國從去年夏天以來面臨的難民危機,也為通過展現難民簡陋的臨時住處條件讓人們意識到難民申請者的艱難處境。

"棲身之處 6/2016"由金色錫箔薄膜搭建而成,看似一個小帳篷。這種錫箔質地的薄膜猶豫隔熱防寒效果好,也是德國消防搶險隊營救傷病員時的必備品。比如發生火災必須被疏散的人員,會披上此類錫箔薄膜臨時擋寒。

Mannheim Kunstobjekt in der Philippuskirche Romana Menze-Kuhn
藝術家門策-庫恩(Romana Menze-Kuh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 Anspach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錫箔材料廉價常見、且多為一次性所用,才被作品的作者門策-庫恩選中,想體現難民申請者的簡陋生活條件。而也正是因為廉價和一次性用途特性,作品展出的菲利普斯教堂的保潔女工誤將這一藝術品當成垃圾,投進了垃圾箱。

門策-庫恩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說:"我聽說我的作品被當成垃圾扔掉時,我震驚了,我無法理解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我的作品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顯然不是隨便堆積的垃圾,這真是對藝術的不敬!"

Mannheim Kunstobjekt in der Philippuskirche
原作品(後)被破壞,改良版加了垃圾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 Anspach

這位藝術家同時說,被破壞的作品無法修復,在憤怒遺憾的同時,她將被破壞的作品進行改良,將裝錫箔薄膜的垃圾桶也作為作品的一部分,並改名作品為"棲身之處 6a/2016"。這部藝術品的展出時間直至今年2月14日。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工作人員誤將藝術品當成普通器具甚至垃圾被清理破壞的事件。最著名的幾個例子是德國行為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73年的"浴缸"作品,原本是為了通過一個貼著膠帶、泥濘不堪的浴缸展現一個縱欲無度的派對之夜,結果被工作人員清理的乾乾淨淨。同樣是博伊斯1986年在杜塞道夫展出的作品"油脂角落",也被不懂藝術的工作人員擦洗乾淨,從而破壞了大師的整體創作。

Düsseldorf Fettecke von Joseph Beuys
博伊斯的「油脂角落」被破壞,杜塞道夫博物館現在作了保護措施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Vennenbernd

2007年德國卡塞爾文獻展期間,卡塞爾城市清潔人員撕掉了貼在機動車行駛線上的白膠條。卻不知這是行為藝術家羅森菲爾德(Lotty Rosenfeld)以縱橫白線意味十字架,紀念1979年智利反抗獨裁者皮諾切特的死者的藝術作品。2011年,多特蒙德一家博物館的女清潔工把已故藝術家馬丁‧基鵬貝爾格(Martin Kippenberger)的木架結構作品擦拭乾淨,讓博物館面臨80萬歐元的保險賠償。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