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侮辱與被侮辱之地

2003年1月21日

民間戲說德法兩國人互相之間看不順眼,而歷史上兩個鄰居的恩恩怨怨,凡爾賽宮曾是見證。現在,慶祝其樂融融的德法友好關係在凡爾賽宮舉行,為什麼?

https://p.dw.com/p/3Bwa
凡爾賽宮: 歷史風雲變幻的象徵圖片來源: http://www.chateauversailles.fr

40年前,也就是1963年的1月22日,德法兩國之間的「愛麗舍友好協定」正式簽署。然而,這些天的周年慶祝活動卻在巴黎附近的凡爾賽宮舉行。凡爾賽宮,1710年由"太陽王「路易十四建成,這座豪華的巨型宮殿是法國人的驕傲。可是,1871年,德國把此地佔為己有,凡爾賽宮成了德法兩國之間歷史風雲變幻的悲劇性象徵。

1871年以前,德國是由一些自主的小王國和貴族領地組成,他們都自認為是德國人。俾斯麥,當年普魯士王國的總理打算統一德國,能夠和英國、法國、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平起平坐。俾斯麥向法國挑起戰爭,憑借軍事勝利在法國的地盤上宣佈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登基,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這對法國人來說,是個侮辱。其實「鐵血宰相」俾斯麥不但選址別有用心,而且在日期上也花了心思。1701年1月18日,也就是170年前的這一天,弗利德裡希一世登基成為普魯士第一位國王。俾斯麥強調這一天的意義,是要把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人的領導下,推為世界上的第四大巨頭。

歷史輪流轉,面對這樣的侮辱,法國人在日後進行了狠狠的報復。1918年11月,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時光又流到了1月18日,這是1919年,德意志帝國成立48周年的這一天,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平會議」,德國沒有坐上會議桌。在凡爾賽宮簽署的協議中認定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1935年,希特勒認為協議是為了束縛德國的手腳,單方面取消了這份協議。

而「愛麗舍友好協定」是第一份經德法兩國雙方同意而簽訂的協議。慶祝活動在凡爾賽宮舉行是為了表明,歷史上曾經被法國、德國用來慶祝軍事勝利、或是滿足霸主野心的凡爾賽宮,如今成為紀念歐洲和平與統一進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