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律

信用體系 德國也有

文山
2019年3月6日

中國的社會徵信體系正「日臻完善」,2018年,數以百萬計的人被限制乘坐飛機、高鐵。這一進程中,許多人都會將德國的信用體系作為參照。兩國的信用體系,究竟有哪些異同?

https://p.dw.com/p/3ET5M
Deutschland Logo der Schuf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Kalaene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的"通用信用保險保護協會"(SCHUFA)是一個民間機構,與官方組織無直接關聯。該機構目前掌握有6630萬個人以及430萬企業的信用相關訊息,並給出評級。SCHUFA評分較低的人,將在銀行貸款、租賃房屋時遇到不小的阻礙。

粗略來看,德國的SCHUFA與中國正在構建的社會徵信體系似乎區別不大。SCHUFA能夠蒐集個人基本訊息、租房記錄、犯罪記錄以及賬單、借貸的償付狀況等,這其中還包括是否按時付款、貸款時限、信用卡使用程度等訊息。

不過,與中國不同的是,購物偏好、是否積極參與體育健身活動、駕車是否遵守交通規則並不會對SCHUFA信用評分產生任何影響。《聯邦數據保護法》等多部法律明確規定,徵信機構不得在信用評分中體現個人的收入、存款、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等訊息。

Symbolbild Autokauf
在德國,買車需要貸款,受到SCHUFA評分的影響。但是開車是否規矩,則基本與SCHUFA無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Woitas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涵蓋更廣

而根據中國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各級行政以及立法機構應力爭在2020年前"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其中包括自然人信用建設,"建立完善自然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信用記錄,實現全國範圍內自然人信用記錄全覆蓋。"同時還要"大力推進網路誠信建設",對上網人員的網上行為進行信用評估。在目前中國各地陸續開展的社會徵信實際試點項目中,信用記錄則不僅僅來自法庭判決書、銀行貸款記錄等數據源,往往還包括網上購物記錄、社群網站發帖內容、搜索引擎使用記錄、移動支付交易記錄、旅行交通記錄等訊息。

此外,德國SCHUFA信用評分的影響面也遠遠小於中國社會徵信體系。較低的SCHUFA評分,只會影響與信貸或支付相關的行為,包括銀行貸款、租賃房屋、分期付款購物等,但是不會像中國那樣出現限制乘坐飛機、高鐵的情況。

SCHUFA不透明也引批評

即使如此,德國各界對SCHUFA也有不少批評,其中一大疑慮就是評分機制缺乏透明度,民眾無從知道哪項行為具體會增加或減少多少評分。SCHUFA協會在其官網上解釋說,評分機制詳情一旦公開,就會導致部分人有意識地通過特定的行為來刷高自己的信用評分,導致整套機制喪失可信度。協會援引一些學術研究指出,十多年前的美國次貸危機,一大成因就是部分償債能力不達標的人,通過研究美國公開的評分機制刻意"刷分",從而獲得了銀行貸款;後來次貸泡沫破裂,催生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

德國聯邦高級法院(BGH)支持這一說法,在2014年裁定SCHUFA的具體評分算法屬於企業機密,駁回了算法公開的請求。目前,SCHUFA的具體評分機制只向數據保護監管部門、金融監管部門以及少數幾家科研機構開放。

中國的「透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