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克強訪港餘波未平;中國首艘航母命名

2011年8月27日

本周,香港媒體主要關注以下幾個焦點:李克強訪港後續風波仍在蔓延之中,他是否已經忘記了北大的傳統?中國首艘航母將被命名為「旅順號」。

https://p.dw.com/p/12Oej
圖片來源: DW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上周訪港後,有關限制公民和新聞自由的風波一直持續至今。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社評,題為《港大迷途知返,特首死不悔改》。社評寫道:"六天之內四度發表聲明,從認同保安安排到表示遺憾到反對警方的粗暴做法,港大校長徐立之教授轉軚不可算不快,轉軚的幅度不可算不大。……徐教授及港大校方能迅速改變錯誤的態度,認同警方處事粗暴過火是件好事,至少比還在死撐的曾特首及特區政府強得多。"

社評接著寫道:"李克強訪問的傳媒採訪安排更跟'適當'距離十萬八千里。所謂適當至少有基本的平衡,至少能照顧不同的訴求或需要。可惜警方整個部署基本上視傳媒及記者是'麻煩製造者'甚至疑似滋事分子,經常把採訪區設在距離訪問活動幾十米以至幾百米的地方。部份前線警務人員更會以身體遮擋攝影機鏡頭,又或是以手干擾電視攝錄機,令記者有時連李克強的身影也拍不到,更不要說捕捉訪問活動詳情了。可以說,警方的安保措施根本不考慮新聞採訪的需要,根本不考慮公眾的知情權,根本不考慮言論及新聞自由,只片面追求行動方便及順暢。這怎麼算是適當呢?"

同樣針對這一風波,《明報》發表署名"張銳輝"的文章,題為《李克強可還記得你在北大的日子?》。文章寫道:"李克強在3000警力的簇擁下'御幸'港大,見過了城中首富達官貴人校長教授,坐上了校監皇座,享受著權力帶來的輝煌;然而一眾平民學子草民百姓,以及手執紙布橫額心懷家國黎民的書生,卻一一被粗暴拒諸陸佑堂甚至是大學門外。事後,記者怒吼、大學生怒吼、香港市民怒吼、政府高官特首候選人反咬……一天,把香港大學的獨立自主學術風骨蹂躪殆盡。曾身為北京大學學生的李克強,可有感到羞恥? "

文章接著寫道:"1977年,李克強是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後第一批進入北京大學的學生,當年的北大學生,背負著從文革廢墟中重建祖國的重擔,既努力追補被文革耽誤的求學時間,亦同時從文革的悲劇中深切體會到,國家要改革,知識分子不止於埋首書本,更要積極思考國家未來的政治體制民主發展。於是,當年的北大學子們積極響應了1978至79年的'西單民主牆運動':北大校園'三角地'同時出現了民主牆,學生以大字報形式表達對自由民主社會的期盼。作為法律系的高材生的李克強,當時正身在潮流的前鋒,當上了北京大學學生會'常代會'第二任主席。……一位曾經歷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的北大舊生,面對今天被'武警'堵在校園一角的大學生後進,本應該比不能語冰的夏蟲如曾蔭權唐英年之流、甚或是徐立之校長會多一點感受吧。80年化初的學運領袖、六四後被囚、94年保外就醫的王軍濤先生,曾在他一次訪問中提及:'李克強當年在北大對我說過的一番話,大意是,他很看重北大人的精神境界和風骨;如果他有朝一日當官,有什麼違背天理良心的過失,他歡迎包括我在內的北大校友對他批評甚至討伐,就像當年在北大常代會審議學生會工作那樣。'可惜,從這兩天李克強在香港的表現,以及其引來的港府對人民的高壓,我們看不見一個北大學人的風骨,只見到又一個極權勝利者的傲慢。重溫了30年前的故事,不為對李克強有何期許,而是哀大學精神在極權下的淪落;極權令人腐化,無人能倖免!"

另外,據《鏡報月刊》報導,目前停泊在大連港的航母訓練平台瓦良格號(簡稱瓦艦),將改建為中國首艘核動力航母。而國產的另兩艘常規動力航母最快分別於2014、2015年下水,一年後服役。而瓦艦將被命名為"旅順號"。

報導寫道:"中國《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要求,航母的命名將由中央軍委主席決定。而中國的航母今後將用復合式命名,瓦艦很可能命名為'遼寧-旅順號',亦可簡稱'旅順號'。因旅順口記載了當年日俄的侵略以及前蘇聯為新中國培訓海軍的歷史。中國原有一艘江衛II級527號'旅順艦',年前已改名為'洛陽艦',就為騰出該名。"

摘編:李華(香港特約記者)

責編:石濤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