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30311 Intervention Libyen

Klaus Dahmann2011年3月3日

自從利比亞獨裁者卡扎菲對本國民眾開始使用暴力鎮壓以來,國際社會就在討論如何進行干預,其中包括是否採取軍事措施的問題。然而,軍事幹預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措施,可以說是機會和風險並存。

https://p.dw.com/p/10TB9
出兵,還是不出兵,這是個問題

已經和卡扎菲決裂的利比亞駐聯合國副大使達巴什是最早提出在利比亞上空設立禁飛區要求的人之一。他飽含熱淚地控訴自己國家正在上演一場民族殘殺,並表示只有國際社會採取軍事幹預才能制止這一慘劇的繼續發生。然而,這種干預手段究竟有多少現實的可行性呢?

國際法角度:合法可行

從國際法的角度看,200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保護義務"可以賦予軍事幹預一個合法的地位,既如果一個國家發生種族滅絕和戰爭罪等嚴重危害人類的犯罪,而本國又不能保護其人民免遭其害,那麼國際社會在和平手段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聯合國的授權進行集體行動,即軍事幹預。

然而利比亞現在發生的一切到底能不能算作是"種族滅絕",仍然是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德國慕尼黑大學政治學家卡爾羅‧馬薩拉(Carlo Masala)表示,在現實政治情況中,國際社會履行這一所謂保護義務其實常常是猶疑不決的:"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嘲弄的意味,但事實上,跟幾年前達爾富爾危機比起來,利比亞現在的狀況其實並不算那麼嚴重。儘管如此,我們當年也沒有對達爾富爾進行軍事幹預。一般情況下,各國只有在想要保護自己利益的時候才會出兵,而不是為了履行國際義務。"

實際操作:顧慮重重,問題多多

聯合國安理會應該會對在利比亞上空設立禁飛區或是其他幹預手段亮綠燈。上周,安理會才一致通過了對該國的制裁措施。然而,軍事幹預措施是否還能得到安理會的一致批准,就值得懷疑了。中國和俄羅斯很可能會投反對票。這樣,西方國家就只有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行動了。然而即使是在北約這樣唯一一個有能力執行禁飛區任務的組織內部,也存在著很多顧慮。

土耳其堅決反對這一措施,法國和德國還在搖擺不定。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的安全政策專家亨寧‧裡克(Henning Riecke)也認為這一措施值得懷疑:"禁飛區是個很複雜的事情,短期之內是基本上無法實現的。北約雖然具備這樣的能力,但問題是,這一措施要實行多久,行動規模有多大,聯合國的授權又具體包括什麼。"

改革之後的新北約要想執行這個任務,的確是不在話下。自從建立"北約快速反應部隊"以來,北約早就擁有了一支機動性很強的部隊,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派出1.4萬兵力,即使在歐洲範圍以外也沒有問題。然而,從地緣政治方面看,利比亞卻給北約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這個沙漠國家領土面積差不多是德國的五倍,要想控制這樣的國土面積,每天必須要有100到150架次的飛機執行飛行任務。即使是實力雄厚的北約,也無法長時間支撐下去。而且亨寧‧裡克還表示:"我認為,設立禁飛區其實對於卡扎菲部隊和起義軍之間的戰事並不會起到什麼直接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說,這樣一個行動可能耗費巨大,而收效甚微。"

在歷史上,設立禁飛區的案例僅僅有過兩次。一次是1991年,被了保護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免於薩達姆‧侯賽因的空軍轟炸;還有一次就是90年代中期,在聯合國授權下對波士尼亞地區實行禁飛--而且這一措施當時也沒有能夠避免斯雷佈雷尼察大屠殺的發生。在利比亞目前的局勢下,要想保護反對派不被卡扎菲的部隊摧毀,可能也只有派遣地面部隊了。大多數專家都認為這一干預途徑更有意義,那就是在為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救援之外,再動用一些軍事資源作為輔助,比如用軍用運輸飛機給難民營運送帳篷、食物和藥品。然而這樣就會讓阿爾及利亞和埃及這樣的鄰國也產生把自己的軍隊開進到利比亞的念頭,即使只是為了阻擋難民潮湧入自己的國家。

作者:Daniel Scheschkewitz 編譯:雨涵

責編:韓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