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制裁德黑蘭的可能性有多大?

2006年1月13日

與伊朗的核爭端在升級,按照美國的估計,它正在變成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參與的事件。「伊朗被拿到安理會上來討論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了」。但是,伊朗壓根兒就不怕聯合國安理會。

https://p.dw.com/p/7mWu
歐盟外長們昨天在柏林認為有必要請安理會出面了圖片來源: dpa

美國外交部發言人麥克考馬剋星期三(1月11日)在華盛頓說道。根據美國副總統切尼的說法,美國打算催促對伊朗實行制裁。但是,聯合國對伊朗實行制裁措施有多大的可能性呢?

要把第四大石油輸出國拉到安理會上受審,這在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當中是極有爭議的。倫敦似乎已經認為就該這麼做,但巴黎對此還是一個問號,而對北京來說就根本不可能。畢竟德黑蘭迄今為止還沒有明顯地違反禁止核武器協議,而且正如許多發展中國家和門檻國家那樣,還是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的。

伊朗總統穆哈姆德•阿赫馬迪沙德在他的「一鳴驚人」的聯大會議講話中明確說道:「我認為,每一個智慧的、健全的人,都應該利用一切可能性,保證自己的自由和獨立,」伊朗總統這樣說,同時又補充道:「我們的國家有辦法捍衛並保持自己的這些權利。」

但是,伊朗發出的威脅也值得關注。具體地說,就是華盛頓迄今為止更擔心的問題就是伊朗關閉他的石油管道開關並使油價飆升,且害怕這一點勝過擔心伊朗成為核大國。於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美國只是口頭上揚言要把這件事情提交到聯合國去。

美國的忍耐和外交手段尚未到窮盡,無論如何,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希望並寄希望於星期四(12日)在柏林的歐盟伊朗問題會談。因為眾所周知,要想促使安理會對伊朗實行制裁,那結果只能是使大家都感到尷尬。即使伊朗的朋友俄國讓了步,還有中國的石油管道外交在。北京已經宣佈,將動用否決權阻止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

正如在蘇丹和迄今為止所有的達爾福爾決議已經出現的情況那樣,中國只重視自己的能源供給。還有,儘管有伊朗的挑釁,但仍然不存在一定進行任何外交對峙的理由。德國前外交部長菲舍爾在最後一次與在紐約聯大講話時已經為他的後繼者定了調子:

「我們在這裡沒有到非走這一步不可的地步。但是,另一方面也很清楚,伊朗的核化早晚會給那個已經充滿緊張的地區帶來很大很大的風險。」

這種風險和尤其是對伊朗新領導人信任的缺乏最終還是有可能把伊朗送到安理會討論。然而,安理會的第一步,即對伊朗作出譴責決議,就可能會碰到抵制,因為有幾個理事會成員國如卡達会因此感到感到美國和以色列的進一步威脅,也因為經濟上和德黑蘭關係密切的歐盟可能會因此而感受到更大的壓力。

安理會可能的第二步,即凍結伊朗的國外賬戶和限制德黑蘭當權者的旅行,即使在美國也會引起對石油生產國反應的恐懼。

而到了第三步即經濟封鎖,還有中國的否決權最終擋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