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在都市化進程中的作用

2008年7月15日

中國作家余華新近指出,從中世紀進入後現代,歐洲用了4百年,而中國只用了40年。「法蘭克福評論報」發表一篇文章談到,北京在中國迅速都市化的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迄今被人們低估。文章寫道:

https://p.dw.com/p/EchC
北京奧運新聞中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其實,這裡(北京)有著比被認為是世界都市的上海更多的跨國企業。此外,這裡也有眾多國有企業或軍隊的直屬公司,而且,純粹的私人企業通常也依賴國家的訂單。由此而言,它們選址政府所在地,便完全符合邏輯。此外,體現出北京優越之處的不僅是這一點,而且還有它的高等學校所處的重要地位。…

"首都(北京)正努力創造新形象。北京對土地的需求大於任何其他地方:在這個發展無止境的城市,土地的價值每年上漲15%。…在極快的速度下,舊建築物被拆毀,新的被蓋起來,對此,在舊房牆上的'拆'字和林立的吊車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見證。不久前,前門周圍的一些小街窄巷就成了犧牲品,而位於天安門廣場、鋥亮眩目的辦公樓群、飯店和商業街後面的這個前門地區是少數幾個依然具有正常社會文化氛圍的地區之一。"


北京大興土木

"法蘭克福評論報"在陳述了北京大興土木、都市範圍不斷擴張的原因、並對相關措施和做法最終是否能夠奏效表示懷疑後寫道:

"人們的目光不僅是因為奧運會而轉向了北京。這個大都市正同時展示出中國都市化的另一種結構模式。人們不能不看到,首都的角色不僅是在國家背景的烘托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它的份量也不斷在增加。從歷史的角度看,在鄧小平政治現代化的第一階段是經濟特區模式(深圳是一個典型),然後,在第2階段,是以建設全球化都市為目標的令人嘆為觀止的改造(上海浦東)。"


北京 - 中國秩序的模式

"法蘭克福評論報"最後寫道:

"眼下,北京在政治上的特殊待遇雖不像前兩個階段的模式那樣明顯,但對作為首都和世界大都市的特定主導地位的強調卻確鑿無疑。在其他地方的基本建設被擔心經濟過熱的中央政府勾銷時,在北京的建設卻如火如荼。而奧運會只是一個正合時宜的理由,北京其實是在這裡接續了自己的一個千年傳統:它再度成為社會地域和政治象徵的中國秩序的模式,並起著這一模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