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北京:小心翼翼恢復運轉

Betsy Joles
2020年4月2日

在中國整體疫情狀況趨於平穩的背景下,北京開始逐步恢復經濟和社會的運轉。然而持續兩個月的停擺狀態究竟會給經濟造成怎樣的長期影響,目前還難以預料。

https://p.dw.com/p/3aLq5
China Corona-Pandemie in Pek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Ivanov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最近的一個周一傍晚,索菲婭‧慈(Sofia Ci)望向窗外的北京二環路,竟然在數月以來第一次看到了排成長龍的車流。"竟然堵車了!"她驚呼了一聲,還拍了一張照片。這樣大驚小怪的舉動在居民超過2千萬的北京通常會引來側目。

正常情況下,北京的大街小巷通常是車水馬龍,但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卻空空蕩蕩。和中國其它大部分地區一樣,從1月底開始,北京處於全民居家隔離狀態,在全國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人數不斷攀升的同時,整座城市就像進入了"冬眠",餐館飯店停業,公共場所空無一人,各個居民區都採取封鎖政策,嚴格控制人員出入。在進入任何場所之前,都會有社區志願者為人們測量體溫。

但是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非同尋常的寂靜之後,這座中國的首都城市又慢慢開始恢復生機,人們開始走出家門,出現在公共場所。正是春暖花開時節,公園裡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人群,原本一直關門停業或者只提供外送服務的商鋪,也開始恢復正常營業。31歲的索菲婭原籍山東,她認為對於因為城市日常生活陷入停滯而在家裡封閉了數周的人們來說,這種復甦的跡像是令人感到振奮的。"我想,生活開始回到正軌上了",她說。

城市的社交生活也逐漸開始恢復,酒吧和餐館都貼出標識牌,表示14日之內從外地進京人員禁止入內。東城區交道口一家酒吧的老闆表示,他們雖然一度恢復營業,但是又被地方政府要求關閉。酒吧門口貼著的招牌上寫著:"我們不得不停業數日,等我們回來再一起搖滾吧!"最近的一天,酒吧重新開業,店內擠滿了客人,他們大多數是外國人,沒有戴口罩,成群結隊地聚集在樓上的吧檯。

不過限制仍然無處不在:購物中心和商務寫字樓仍然要求所有人員在進入時登記姓名和手機號,並且接受體溫檢測。還有一些場所要求人們掃描二維碼,提供更多個人數據。居民小區仍然禁止非本區居民進入,有些人仍然對放鬆管控抱有顧慮。索菲婭表示,是否恢復社交生活,取決於朋友的個人決定。"如果有的朋友仍然想要待在家裡,不希望被拜訪的話,我就和他們影片聊天",她講述道。

疫情第二波?
隨著北京逐步恢復生機,而世界上很多地區都在處於隔離防疫狀態,這在中國引起了對於疫情第二波來襲的擔憂。根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目前中國確診了843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他們大多數是從海外返回中國的華人。政府採取了嚴格的措施,旨在控制境外輸入疫情的擴散,防治疫情第二波爆發。

所有從境外抵達北京的人員,包括海外華人,在到達之後必須要接受14天的集中隔離,期間費用自理。在中國的其它地區,恢復正常運轉的速度要比北京慢一些。在疫情最早爆發的重災區武漢,3月底開始逐步解除封城措施,要全面解封還得到4月8日。

然而長達數月的停擺,已經讓不少工人開始擔心,在經濟狀況不穩定的情況下,他們是否還能保住工作。索菲婭在北京的一家國際會展公司擔任項目經理,她表示,由於疫情的影響,國內和國際上的商務展會和博覽會都被取消,所以自己的職業前景也不容樂觀。"我們現在沒有工作可做",她說,"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整理一下個人簡歷和應聘材料,準備找新工作了。"

索菲婭說,自己在居家工作期間還抽時間在網上參加了管理課程。她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回山東老家去看望父母--因為擔心再回到北京的時候還需要隔離。她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次出差會是什麼時候,至少有一些生活的細節之處給她帶來了希望:比如自己最愛的炸雞餐館重新開業,就已經讓她充滿了幸福感。
從本周三開始,中國國家衛健委首次開始公佈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數字,也要求這些人員隔離觀察14天。

儘管不知道疫情的威脅是否真的過去了,索菲婭仍然表示自己會努力保持樂觀,希望人們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出的努力,能夠幫助北京全面恢復往日的活力。

"我只能選擇相信。否則還能怎麼辦呢?"她說。

China Peking Mann mit Schutzmaske
圖片來源: DW/Betsy Joles
China Corona-Pandemie in Pe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G. Rawl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