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威州和四川省

2002年10月14日

1988年,前北威州州長約翰內斯勞一行去中國四川訪問時,帶去了一批不同尋常的禮物:50只安哥拉長毛兔。從那以後,這些毛質細長光滑的長毛兔便在山青水秀的四川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https://p.dw.com/p/2ka8
北威州首府杜塞道夫在狂歡節中圖片來源: AP

四川的養兔專家還應邀到北威州參觀家兔養殖場,學習品質檢測方法等;北威州也派出專家到四川去,為那裡的農民提供家兔養殖的咨詢服務。

四川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張君高說:「1988年,四川省和北威州簽署了友好省州關係協定。1988年勞州長來四川訪問時贈送了50只長毛兔。石竹縣(現屬重慶〕原來是四川省一個非常偏遠貧窮的縣。在兩省州的幫助下,石竹縣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養兔基地。到今天,全縣農民羊毛,養兔的收入可以達到7000萬元人民幣。」

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中國的農業供應大省,糧、油、豬、蠶絲生產的重要基地。冶金,採礦,化工,機械,宇航,電子工業也較為發達。北威州擁有歐洲最大的工業區魯爾區,是眾多能源生產商的所在地,農業也相當發達。該州52%的面積用於農業生產。

1982年,四川省代表團對北威州農環部進行了數天訪問,瞭解了北威州農林業發展的情況和經驗。之後,雙方有了更多的互訪活動。從1985年起,北威州農環部開始了一項資助四川學員到北威州研修的長期獎學金項目。

北威州農業,環保及消費者保護部培訓方面的負責人屈斯特斯說:

「迄今為止,北威州農環部已經邀請了12批100多名四川學員到北威州參加培訓。他們來自政府機構,也來自基層。比如,我們和四川方面合作的一個重點項目是眉山地區陽平奶牛場的種牛培育。迄今,這個農場已有5人獲得獎學金來北威州學習牛奶加工,牧場經營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回顧每一期的培訓項目,不難發現,一開始,培訓的重點放在農業上。幾乎所有的學員都來自農業領域。而在近幾年中,環保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目前在這裡的7名學員中就有5名來自環保領域。可以看出,負責對學員進行初選的中方夥伴將環境保護放在了尤為重要的位置上,並著重挑選了這一領域的申請者。

「過去幾年到北威州來的四川學員有耕地轉牧場,草地方面的專家。因為,人們已經看到,四川地區水土流失加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片本不適於耕作的土地被轉化成了耕地。北威州中等高度的山地也曾有過水土流失的問題,但後來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因此,我們可以在介紹草種,飼料種類方面提供經驗。

「此外,北威州和成都,眉山開始了關於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的項目。雙方的專家通過互訪進行了專項分析研究,擬定了治理方案。」

為了克服語言上的障礙,學員們來德之前首先在成都學習數月德語;通過考試來德後再進行3至4個月德語強化訓練,重點放在專業詞匯上。

之後,學員們在波昂,杜塞道夫,亞琛等大學的相關學科學習一段時間理論知識,而後根據各自的專業,研究範圍,個人願望到北威州的有關部門及公司實習,如州環保局,食品檢驗局,農業協會,植物保護局,奶製品檢驗局以及肉類,奶製品加工廠等等。

從成都成華區環保局前來培訓的張曉惠說:「我實習的第一站是科隆環保局,在那裡學習德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法律、法規執行方面的經驗以及先進的環保技術。成都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已經完成,但這還遠遠不夠。成都的污水只有40%得到處理。成都計劃在今後三至五年內建17個污水處理廠。我們希望能學到德國污水處理的先進技術,也希望今後和德國的環保公司尋求合作的機會。」

從北威州和四川的合作初期開始,卡爾杜伊斯貝格協會就受北威州政府委託,具體負責學員們在德的住宿安排,聯繫學校,實習單位等事宜。為了瞭解前學員回到四川後的發展狀況,北威州政府也委託該協會組織後續聯繫活動,並在四川省成立了學員協會。

此外,一些前學員也在數年後再次被邀請參加短期培訓,瞭解各自專業領域的最新發展並針對四川的情況尋求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北威州農業,環保及消費者保護部培訓方面的負責人屈斯特斯說:

「我們做這一切的原因超出了經濟利益的考慮。這是關係到相互理解,友好合作,提高兩國生活水準的問題。此外,我們的合作項目是一種再培訓,很難用經濟效益來估價。

「但是,15年交往後,我們漸漸看到,很久以前建立並不斷得到鞏固的聯繫也促進了經濟上的往來。有的學員現在擔任了領導職務,有了一定的影響和決定權,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上的聯繫。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學員們在這裡和北威州的居民建立非常多的往來,保持了長久的友誼。這可以說關係到不同國家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在這裡,偏見得到了消除。這是我們獎學金項目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僅僅只有專業領域才是我們的中心。」

從1989年開始,北威州經濟,能源及交通部也向四川省外經,外貿,金融方面的人員提供獎學金項目,先後培訓了10批近100人。

從1999年起,北威州城建,住房,文化體育部也開始了和四川的合作項目,為三批共7名學員提供了到北威州研修的機會。一些北威州企業也先後在四川投資建廠,如勒弗庫森的拜耳公司就在四川建立了一家獸藥廠。

1996年,從北威州中方三個友好省份,即四川,江蘇,山西來德研修人員在「萊茵河畔的回憶」告別文集中寫到:

「我們忘不了在進修中德國同事循循善誘的開導和講解,忘不了在困難時德國朋友給予的幫助和支持,也忘不了大家在圖林根,杜塞道夫欢聚的場面。在這離別之際,我們懷著依依不捨得心情寫下了各自的感受和體會。我們願把它奉獻給曾經給予我們很多支持和幫助的所有人們,願它能成為您記憶長河中珍貴的一頁,更願它成為構築中德友誼之橋的一塊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