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只有奇跡能拯救多哈回合談判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翻譯2006年7月25日

在聖彼得堡舉行的世界經濟峰會上,來自西方7國、俄羅斯以及重要的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曾為推動世貿組織談判做出過一番努力。但是,在世貿組織所在地日內瓦,歐盟,美國,印度,巴西,日本和澳洲的贸易官員卻沒有能夠在細節問題談判中進一步靠攏。如果沒有奇跡出現,以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為目標的多哈回合談判將遭到失敗。德國之聲經濟部主任查瓦斯基評論如下。

https://p.dw.com/p/8qke
日內瓦:人們平淡地走進去又平淡地走出來圖片來源: AP

全球貿易繼續呈增長態勢。按照世貿組織的統計,全球貿易額去年首次突破10兆美元大關。儘管如此,工業大國和重要的快速發展國家卻沒有能夠重新啟動數月來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談判進程。失敗的代價是高昂的。因為如果不能在世界範圍內降低工業品進口關稅,不能開放服務業市場,不能削減阻礙貿易的補貼,那麼本來可以獲得的利潤就化為了泡影。

世界銀行在多哈回合談判之初就指出,如果談判成功,全球貿易額每年將增長至3000億美元。然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與之相應的就業和利潤增長都不會很快成為現實。當然,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不會輕易接受這樣的失敗。他可以中斷多哈談判,寄希望於今後會出現更有利於世界貿易自由化的時機。

儘管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會帶來好處,但並非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夠得到同樣多的好處。另外,在力量的自由較量中,富人會變得更富,窮人會變得更窮。這就是為什麼2001年多哈回合談判開始之際向第三世界國家允諾這是一次「發展中國家的談判」,意思就是發展中國家會在這一輪談判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但是在細節問題談判中,發生尖銳交鋒的並非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大陣營,同一陣營內部也出現了巨大的利益分歧。比如,德國在農業政策方面比法國更願意做出大的讓步,因為一旦降低工業品的關稅,開放服務業市場,作為出口大國的德國比法國更能獲益。

同樣我們也必須看到,發展中國家也各有各的利益。比如,一旦開放歐洲農業市場,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失敗的一方。因為這些國家本來就有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通行證,在向歐盟銷售農產品時享受很高的保障價格。一旦歐洲農業市場開放,它們將面臨巨大的競爭。2005年初世界紡織品協議失效後,中國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從貧窮的發展中國家手中搶佔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如果歐洲開放糖業市場,那麼受益的將是巴西,貧窮的國家則將和歐洲甜菜種植戶一樣蒙受損失。

在這樣的混亂局面下,世貿組織談判的失敗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工業國,許多發展中國家以及快速發展的國家也對市場開放沒有興趣。多哈回合談判失敗的後果顯而易見:世界貿易的重要參與者對減少多邊貿易壁壘的興趣會愈來愈小,而對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的興趣會增加。目前全球大約有200多個雙邊貿易協定。這些協定將第三方排除在外,對進出口商都意味著更多的官僚主義。此外,經驗證明,雙邊協議中強的一方更能從協議中獲益,而世貿組織的多邊協議卻能夠考慮到弱國的利益。因此,多哈回合談判的失敗或延期更不利於發展中國家。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