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可恥行為的結束」和「不要期待奇跡」

安靜(摘編)2015年1月3日

德語媒體本周關注了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移植的新規,並指出其中的漏洞。此外,中國人對德國人的印象也成為媒體討論的話題。

https://p.dw.com/p/1EEdn
Organhandel China Todesstraf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從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移植,自願捐獻由此成為唯一渠道。《法蘭克福匯報》周六(1月3日)就此在其政治版發表署名文章《可恥行為的結束》,文章開頭寫道,

"幾年前中國器官移植背後的秘密終見天日:中國醫院裡大部分病人獲得移植的器官來自遭到處決的死刑犯。這對安全部門和器官移植中心而言都是賺錢的買賣。死刑犯及其家屬在這件事上沒有發言權,監獄、醫院和個別醫生卻可通過高價將免費得來的器官賣給病人而盈利。甚至也有外國病人從中國的這項'服務'中獲利。"

文章繼續指出:"西方的批評和中國的反思現在終於起了作用:在經歷了多年的討論後,終於要叫停這一有爭議的活動了。中國現在規定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渠道。維權和司法人士將此舉稱讚為一大突破。死刑的反對者也對新規表示讚揚,因為之前有人批評指出中國死刑人數高居不下和對器官的大量需求不無關係。

Totesstrafe in China Verurteilter
多年來,中國大部分病人獲得移植的器官來自遭到處決的死刑犯圖片來源: AP

但是這一規定卻'開了一個後門':其中寫道,死刑犯也可成為器官的'自願'捐獻者。人權組織擔心,這一點將被濫用,可能繼續為腐敗的相關人員敞開大門。因為囚犯和家屬處於迫不得已的境地,他們無法自由選擇。維權組織'人權觀察'稱,囚犯在中國很少受到法律保護。被判刑的人很容易遭到安全部門和相關個人施壓。"

文章作者在結尾處總結說,中國雖無意廢除死刑,但是改革措施卻最終使被判死刑的案件減少。近年來,死刑判決必須經過最高法院的核實。"據為囚犯提供幫助的美國對話基金會稱,死刑數量大幅減少。該組織估計,死刑數量從2002年的12000減少到2014年的2400。"

"不要期待奇跡"

《南德意志報》本周將目光轉向了中國人對德國人的印象這一話題。該報在文章《不要期待奇跡》中指出,2012年北京暴雨成災,中國網上有人提出青島的百年不澇奇跡作為對比,並將此歸功於上世紀初德國人佔領青島期間修建的排水系統。"這些故事德國人可能比較愛聽,因為許多中國人對德國的印象依舊以類似故事為基礎。他們認為,現在的德國人和數百年前的德國工程師一樣:追求完美、專業可靠。"

文章作者繼續介紹:德國的工程藝術和許多事情一樣不能永存。因為1914年的時候青島僅有55000人,如今的青島卻有超過450萬居民,另有3百萬人生活在郊區。作為對北京和青島比較的回應,青島政府發表新聞稿予以解釋。新聞稿寫道,目前德國殖民地時期的排水管道沿用至今的只有80餘公里,而現在青島的排水管道長達2900多公里,因此絕大多數管道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建造的。"青島奇跡"由此和德國人沒有關係。

Bildergalerie Tsingtau
德國百年前的中國殖民地——青島圖片來源: Konfuzius Institut Leipzig e.V./Paul Ernst Prasser

"但是德國人的技術看來在青島得到了延續。流傳在中國有關德國人盡善盡美和精益求精的傳說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文章以新浪網的一篇廣為流傳的博文為例:德國主婦在廚房裡不是做飯,簡直就是在做化學實驗,溫度計、量杯、滴管、天平、計時器一應俱全,不同的飯菜用不同的鍋。

《南德意志報》就此評論說:"這當然不全都是真實的想法。和中國人的交流中會發現更多真實的想法。尤其是在德國生活過的中國人知道,德國也有小偷,火車也不總是准時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