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嚮往之地——超級月亮

2017年2月5日

月亮,是令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德國之聲專欄作者Gero Schließ也不例外。柏林一家研究月亮的新創企業喚起了他對童年的回憶,啟發他幻想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https://p.dw.com/p/2Wxvm
Kolumne Berlin 24/7 Mond Gero Schließ
圖片來源: DW/G. Schließ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天光說月亮。不過開場就要說明的是,即便今天這篇專欄光談月亮,我還是會提到川普的。為什麼呢?我知道很多人恨不得把川普送上月球,打入冷宮。我也是,但是出於另一個原因。下面再細說。

還是先請跟我到柏林郊區的馬爾斯多夫(Mahlsdorf)走一趟吧。卡斯滕‧貝克爾(Karsten Becker)開車到輕軌站接我。"我看還是先去看看我們的太空船吧。"邊說,邊把我請上他的本田車。

沿著阿波羅號的痕跡

我在前往考察柏林登月使命的路上。對,您沒看錯,柏林有一家新創企業,正在準備進行無人駕駛的登月使命,與上次月球之行--那充滿傳奇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相隔四十多年。

08.2016 Kolumne Gero Schließ
專欄作者格羅‧施裡斯(Gero Schließ)在考慮開發月球

第一次聽說月亮,是從母親口中。"月亮升起來了……。"一首搖籃曲,把我唱入夢鄉。從那時起,月亮於我,就是一種祥和、一種溫馨如家的感覺。不久,又多了一個與月亮有關的神奇時刻。那一刻的魅力,就像去年11月許多人在觀看超級月亮時所剛剛感受到的一樣。我還恍惚記得電視轉播的"阿波羅號"登月的畫面,記得太空人穿著厚厚的登月服在月球上飄走的畫面。今天我耳邊似乎還響著那伴隨阿波羅太空人向地球發出問候時無線電波的噪音。

在去柏林這家新創企業的路上,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兒時每周五傍晚的電視節目《星際迷航/星際旅行》裡的"企業號"太空船,想到那一對夢幻組合--艦長寇克和通訊官烏乎拉。

為谷歌製造一艘登月球的太空船

我們終於抵達目的地。在貝克爾打開車間大門之前,我心中一直充滿期待。大門一開,我大失所望:眼前不是一艘漂亮的太空船,而是一個筐子,架在螞蟻般的四條腿上,肚裡滿是氣罐,看上去就像一個高科技燒烤架。

"對啊,這就是我們的太空船。"貝克爾眉飛色舞地確認說。確實,單為登月,是不需要太多東西的。而登月,恰恰就是貝克爾及其同事的目的:參加谷歌公司2007年推出的名為Luna XPRIZE的競賽,獲勝者可得2000萬美元的獎金,競賽內容是看誰可以在2017年底之前,第一個把月球車送上月球並在月球上行駛500米。

Mondmission ALQ Mondfahrzeug
柏林這家新創企業的月球車看上去就是這個摸樣圖片來源: PT-Scientists

我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個"張牙舞爪"的傢伙,想像不出它怎麼跑上月球,還有這數字上的巨大差距:阿波羅登月計劃,耗資1200億美元,40萬人為其付出心血;貝克爾他們只有4000萬美元的預算,30名科研人員,其中還有非全天工作的。這是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也是注重經濟效益的結果。經費是大家到各處爭取到的,其中包括汽車製造行業。國家沒有出一分錢。

為什麼要上月球呢?我問道,阿波羅不是已經登過了嗎?貝克爾表示,月球是通往宇宙的最佳跳板。他還講到了建立月球村的計劃,說有朝一日那裡應該可以住人,作為安全備份吧,萬一我們在地球上都互相殺戮的話。

把川普送上月亮

此時我又感覺到月亮那祥和、慰藉的光芒了,還有那對更美好的世界的嚮往,就是因為發生在我們地球上的戰爭和瘋狂錯亂。瘋狂錯亂這個關鍵詞--您大概猜到了--讓我聯想到了川普。

自從川普当選美國總統以來,害怕感、不安全感又添新料,到處的人都憂心忡忡,我也一樣。但憂心最重的,當屬我的美國朋友。他們大有天塌下來的感覺,為自己的國家、為世界擔憂不已。在這種情況下,月亮,對我來說就好像是一個和諧世界的烏托邦。而且有種說法也是對的,那就是月亮能讓死對頭言歸於好、月亮能釋放出人的正能量。最好的一個案例就是國際太空站(ISS)。在那裡,俄國人、美國人今天還合住在一起,儘管在地球上,他們互相進行著惡斗。

好吧,也許上面還有一間空房,您知道是留給誰的啦。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