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四合院正在消失

2001年11月23日

法蘭克福匯報在一篇文章中報導說,北京老城中的四合院正在消失。文章以豆子胡同為例,報導了市政府只給居民很短的時間,要求他們搬出時代居住的四合院,他們儘管不願意,但也無能為力:

https://p.dw.com/p/1PBH

「市政府限令他們兩個月內搬出自己的住房,而其中有很多人在這個老居民區已住了一輩子。政府首先在牆上張貼白紙黑字的公告,通知居民這裡將拆遷,接著就出現了不祥的『拆』字。一名與兄弟姐妹和老母親住在一座四合院的男子說:『我們不願搬走,但上面不問我們。我們提意見,但這是雞蛋碰石頭。政府不管我們,我們被迫搬走。』

豆子胡同所在的這片老城區住著好幾千戶人家,其中約有一千名穆斯林。一個回族穆斯林居民說,政府應該照顧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豆子胡同中始建於十三至十四世紀元朝的小清真寺將不予拆除。每星期五,這座清真寺裡約有一百名穆斯林做禮拜。該清真寺的阿匐說,清真寺不僅將留下,而且要進行維修。

並非所有的人都不願意離開豆子胡同,這裡有一些人多年來住的房子實際上只能稱作棚子,是後來加蓋進四合院的,這些房子擁擠不堪,冬天冷如冰窖。」

接著,文章描寫了北京居民老式住房的文化內涵,指出,這種城市建設和社會結構互相融合的傳統居住形式成了所謂的社會進步和商業利益的犧牲品。文章寫道:

「這個小區是北京僅剩的少數幾個典型的老居民區之一。狹窄的胡同、遮天蔽日的樹蔭、小商店、理髮館、蔬菜攤和四合院賦予了這個居民區一種特別的氣氛。過去,帶有曲線房脊和圓形瓦片的平房是整個北京城的特色,而共產黨城市幹部想像中的現代化北京卻完全是另一幅模樣:街道要寬,最好是六股車道;房子要高,最好是二十層或更高。

北京的幹部是這樣看問題的:交通流暢比保護文化遺產更重要,與胡同和平房相比,高樓大廈將給2008年來北京參加奧運會的客人留下更好的形象。他們好像沒有想到,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中國的古都想看的恰恰是文化和歷史,並非高樓大廈。顯而易見的經濟利益加速了舊城的拆除過程,北京的地皮價格居高不下,在一塊過去五個四合院的地皮上蓋一座大樓,輕而易舉地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