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安法下的香港:記者簽證遭拒 藝術藏品被篩

2021年11月13日

又有一名外籍駐港記者的工作簽證續簽被拒。就在香港新聞媒體自由受到國安法衝擊的同時,藝術表達自由也未能倖免。

https://p.dw.com/p/42xDu
Hongkonger Museum M+
圖片來源: Virgile Simon Bertrand Courtesy of Herzog & de Meuron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雜誌《經濟學人》(Economist)周五(11月12日)發表聲明稱,香港政府拒絕延續駐港記者黃淑琳的工作簽證。該雜誌總編輯貝多斯(Zanny Minton Beddoes)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對於香港當局拒絕續簽的決定感到遺憾,當局也並未給出理由。"他還介紹,黃淑琳目前不在香港,該雜誌以她的報導感到驕傲,並呼籲香港政府維持外媒採訪准入,這對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地位非常重要。"

黃淑琳也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很遺憾我無法持續於香港報導。我喜歡瞭解這座城市及其人民。我會想念你們。"《經濟學人》網站的訊息顯示,黃淑琳是《經濟學人》駐中國記者,關注中國與香港的社會及政治新聞。加入《經濟學人》前,她曾是《金融時報》與路透社記者,報導香港2019年示威活動、中國及北韓經濟狀況等。

據香港電台報導,針對黃淑琳簽證續簽被拒一事,香港入境處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處方會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處理每宗申請個案。

新聞業工作環境惡化

《香港國安法》去年實施以來,香港政府已拒絕多名外籍記者的工作簽證。其中包括網路英文媒體"香港自由新聞"(HKFP)的愛爾蘭籍記者麥固侖(Aaron McNicholas)和《紐約時報》記者、中國問題專家儲百亮(Chris Buckley),香港當局都沒有給出拒絕理由。

面對新聞業內有關香港新聞自由和媒體自由的擔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去年7月公開表示,如果香港外國記者會(FCC)所有記者都可以100%保證,不會觸犯國安法的條文,那她也可以保證新聞自由。

香港外國記者會本月公佈的一項最新調查,自《香港國安法》出台以來,香港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條件明顯惡化,且將近一半的記者表示,他們正考慮要離開香港。另外,超過八成的受訪者都認同,香港新聞業工作環境已"變得更糟"。

Hongkong Museum M+
香港M+號稱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圖片來源: Kin Cheu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M+在政治審查爭議中開幕

《經濟學人》發表聲明的同一天,號稱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的香港M+在國安法政治審查爭議中開幕。

林鄭月娥在開幕儀式致辭時表示,香港有廣闊國際網路,大有條件發展為中外文化中心,展示國家的軟實力。同樣在開幕式上致辭的香港西九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指出,創作需要具備良好空間及氛圍,會維護、鼓勵藝術表達自由和創作自由,"M+的開放,並不意味著藝術表達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M+博物館開幕初期設有6個專題展覽,其中包括前瑞士前駐華大使、收藏家希克(Uli Sigg)交給該博物館的希克藏品。今年3月,M+博物館在傳媒預覽後,親政府派人士指出其收藏的希克藏品部分藏品"違反國安法",特別點名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系列作品《透視研究》。這些作品紀錄艾未未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香港維多利亞港、巴黎艾菲爾鐵塔和美國白宮前舉起中指。

Ausstellung: Ai Weiwei - Wo ist die Revolution? - Düsseldorf, Kunstsammlung NRW
艾未未的系列作品《透視研究》圖片來源: DW/S. Peschel

《透視研究》如今確實沒有出現在M+的開幕展上。今年九月,艾未未已對M+將在開幕展覽中排除其部分作品的做法表示過抗議。據香港《明報》當時報導,艾未未認為,香港實施國安法後,"再不會有晴天,再不會有言論自由、表達自由的空間"。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