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氣候保護會議面臨考驗

2010年11月30日

全球近200個國家的1萬5千多人聚會墨西哥海濱渡假地坎昆,就全球氣候保護問題舉行談判。與會的政府人士,媒體代表和非政府組織將在此次坎昆會議上進行激烈辯論。

https://p.dw.com/p/QLqE
墨西哥坎昆氣候保護國際會議開幕

氣候保護談判是聯合國範圍內最為公開的談判,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其他話題可以像這個話題那樣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關注。雖然在坎昆會議召開前人們對這次會議的期待已經明顯下降,但是此次會議就氣候保護作出決定已經迫在眉睫。

集中精力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

到12月10日為止,全球194個國家的代表將在墨西哥海濱渡假地坎昆舉行談判,就各國聯合行動阻止氣候改變的具體步驟達成協議。然而外界對此次會議的期望值並不高。去年哥本哈根氣候保護峰會失敗後,許多人對坎昆會議能否取得具體成果報著懷疑的態度。即將卸任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主席,丹麥氣候部部長弗瑞斯(Lykke Friis)承認:

"大家都知道,在這件事上,要想達到一桿進洞是不可能的。我們也知道,為了實現最終的目標即:簽署全球氣候保護公約,坎昆會議後還必須舉行多次會議。因此我們應當在此次會議上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我們能夠達到的目標上,而不是放在無法達到的目標上。"

氣候保護資金的用途必須透明

然而即便做到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可能達到的目標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因為在某些具體問題上,各國的觀點相去甚遠。當然在坎昆會議上各國在幾個要點上達成政治共識的可能性,不是沒有。比如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所承諾的氣候保護緊急援助資金。哥本哈根協議中規定,在2010到2012年的三年時間內,受氣候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應獲得300億美元的緊急資助款。 但問題是,迄今已開展的項目也計算在內,因此整筆資金的分配並不透明。

如果坎昆談判無法在這個問題上實現透明,那麼各方在討論2020以後建立氣候保護國際基金的問題上將很難達成共識。因為從2020年開始,國際社會每年應籌資1千億美元用於推行氣候保護措施。對於這筆資金今後應當由誰來管理,目前也議論紛紛。不少工業國家,尤其是美國主張,讓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負責管理。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對這兩個聯合國機構的印象並不好。

"恰恰是弱小的發展中國家,那些受氣候變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反對類如世界銀行這樣的財政機構,管理氣候保護基金。因為在這樣的機構中他們沒有發言權。"

說這話的是綠色和平組織的氣候問題專家凱瑟爾(Martin Kaiser)。氣候保護的資金問題只是坎昆會議的其中一個爭論話題。另一個將引起各方激烈爭執的話題是關於兩度的目標。一年前各國的國家和政府首腦在哥本哈根決定,將全球氣溫升幅與前工業時期相比控制在兩攝氏度以內。然而這個目標如何實現,各國應當為此承擔的具體義務都沒有確定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指出:

"關鍵問題是,所有國家必須履行它們做出的承諾。世界期待著這些承諾的兌現。如果保持現在這樣的狀態是無法保證將氣溫升高幅度維持在兩度以內的。"

美國和中國在氣候保護問題上的態度至關重要

而在氣候保護問題上,世界上兩個最為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國-美國和中國如果不採取積極態度也不行。綠色和平組織的凱瑟爾強調,已經到了國際社會不應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時候。

"美國的立場不會在此次會議上有所改變。但更為重要的是,其他國家不應當允許美國分化談判,破壞談判進展的嘗試。今年我們發現,美國已經試圖在所有相關的問題上擺脫聯合國的決定,自行其是。 國際社會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如果到12月10日坎昆談判不能在一些基本點上達成共識,那麼整個談判將走向失敗。必須強調的是,《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年底到期。而《京都議定書》是迄今對所有加入了該議定書的工業國家在排放二氧化碳問題上唯一一個有約束力的協定。遺憾的是,美國和中國都沒有簽署這個議定書。

作者: Helle Jeppesen 編譯:韓明芳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