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萊布尼茲學術研討會首次在北京成功舉行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8月9日

德國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的波茨坦萊布尼茲著作編輯組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RCOS)於2005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北京共同舉辦了國際「萊布尼茲政治哲學思想與《中國近事》學術研討會」。這是在中國舉辦的首次有關萊布尼茲的國際學術會議。

https://p.dw.com/p/70yM
比起厚重的文集,萊布尼茲餅乾更是人人喜歡圖片來源: dpa Zentralbild

本次會議得到德國的G.W.萊布尼茲協會和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的支持,會議起因是《中國近事》(Novissima Sinica)首次中文全譯本的出版。萊布尼茲的這部名著出版於1697年(1699年再版),向當年歐洲的學者和政治家介紹了中國文化、中國的治國之道和中國科學的意義,由此對18世紀歐洲對中國的積極正面的印象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波茨坦萊布尼茲著作編輯組協助了這一由拉丁文翻譯為中文的艱巨工作。

譯著合作單位為《中國近事》舉辦了隆重的首發儀式。德國駐北京大使史丹澤、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金莉教授、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萊布尼茨專業委員會主任殷登祥研究員、兩家主辦單位的負責人張西平教授(RCOS)和Hartmut Rudolph博士(波茨坦)、德國駐北京大使館文化參贊、德國科研協會(DFG)北京中德科學促進中心主任Reinhard Rutz、科學院間萊布尼茨專業委員會委員H.波塞爾教授(Hans Poser,柏林)等參加了儀式。

17名中國學者,意即中國從事萊布尼茨研究的學者總數的三分之一,出席了隨後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他們的學術報告以及討論發言均令人印象深刻地顯示了萊布尼茨研究今天在中國所擁有的重要意義。實際情況表明,如今在許多具體問題上,中國學者對國際討論的參與已經不可或缺。如北京大學的一位數學教授就對當年傳教士對中國的數學和天文學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以及萊布尼茨對這些貢獻的評價進行了批評性和歷史性的分析;兩位科學史學家對萊布尼茨1989年向一名義大利傳教士提出的有關技術和自然科學發展現狀的30個問題進行了答述;歷史學家報告了他們對資料來源進行的研究分析,這些資料涉及天主教內部就中國傳教問題所進行的爭論以及萊布尼茨以極大的興趣關注並予以評注的所謂禮儀之爭。其他學者介紹了他們對萊布尼茨非常崇拜的清朝康熙皇帝的宗教政策和學術政策所進行的研究。最後,一位哲學歷史學家把萊布尼茨的中國觀與黑格爾和雅斯貝爾斯的歷史哲學中的相應觀點進行了比較。

受波茨坦萊布尼茲著作編輯組的邀請,五位來自歐洲、以色列、日本和美國的著名萊布尼茲學者以及波茨坦的兩位研究員都在會上介紹了萊布尼茲的政治哲學思想。研討重點之一是萊布尼茲在《中國近事》一書中所表述的心願,即希望歐洲和中國在科學文化領域共同發揮作用以為人類造福的心願。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和波茨坦萊布尼茲著作編輯組計劃於2005年底出版中文的研討會報告文集。

研討會主辦者的國際合作工作受到了中國萊布尼茨專業委員會主任的特別首肯,這一合作今後將會得到繼續和加強。波茨坦萊布尼茲著作編輯組準備積極協助和支持中國迅速發展的萊布尼茲研究工作,並將致力於在西方宣傳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下一步的首要工作是編纂中文的萊布尼茲文集,規模在10到12集,工作重點將是翻譯和評注萊布尼茲涉及中國的文章和信件。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