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拉美,民粹主義助長酷刑

Emilia Rojas
2020年7月5日

酷刑似乎屬於專制時代,然而,在拉丁美洲,軍人獨裁政體的這一遺產今天依舊普遍存在。在很多地方,民粹主義使這一行為的心理障礙大為降低。

https://p.dw.com/p/3ecfs
Symbolbild Guantanamo
美國大學華盛頓法律學院法學教授門德斯指出,尤其在墨西哥,若涉及有組織犯罪,涉嫌作案人遭酷刑現象是普遍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Shephard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個年輕人身受與酷刑無異的極大侮辱,最嚴重者為性折磨:他被逼脫光衣服,然後,雙手被銬上,警察毒打他,並用警棍對他實施性侵。人權律師裡維埃拉(Pablo Riviera)講述了這一來自智利的案例。此案並非發生在1970年代的前皮諾切特專制時代,而是2019年。

這是國家人權研究所在2019年10月的抗議浪潮框架內所登記到的總共951起訴狀之一。美國大學華盛頓法律學院法學教授、阿根廷人門德斯(Juan Méndez)指出,"例如在鎮壓抗議時對暴力的瘋狂使用,其程度部分可同我們稱之為野蠻、非人道或侮辱性懲罰以致酷刑的行為相類比。"從2010到2016年,門德斯曾擔任聯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

暴力螺旋

此類殘酷行為在眾多拉美國家繼續存在。國際特赦組織指出,缺乏進行客觀比較單個國家狀況的可靠數據。人權律師門德斯表示,主觀上產生出一幅扭曲圖像,即"在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政治上受迫害人遭酷刑事件明顯要比其它事件更嚴重。"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中產階層與之有強烈共鳴。

德斯表示,在民主制國家,人們常認為,政治迫害已成為過去,但對刑事案犯用刑則是家常便飯,而若受害人為印第安人、黑人或來自社會和經濟弱勢群體,酷刑現象通常更為嚴重。門德斯指出,尤其在墨西哥,若涉及有組織犯罪,涉嫌作案人遭酷刑現象是普遍的。

UN Sonderbeauftragter für Folter Juan Mendez
人權律師門德斯曾是聯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柏林自由大學拉美歷史學家林克(Stefan Rinke)解釋說,墨西哥的情況一方面是緣於有利可圖的毒品交易,是經濟利益的結果:"有組織犯罪那一方殘暴使用酷刑",由此催生出對方必要的報復,形成暴力螺旋。

比專制更古老的遺產

林克教授認為,相關問題之所以在拉美這麼嚴重,答案是在該地區的歷史中:"拉美毋需專制便有酷刑",軍政府以其國家恐怖主義為酷刑手段,則為此創造了新的境界,並在很多地方持續至今,儘管程度有所減弱。酷刑普遍的原因在於,在重新民主化之後,警察和軍隊部門沒有改革,或改革不足;另一原因是,違反酷刑禁令的行為極少得到追究。

林克教授指出,即使酷刑現象較前為弱,但它造成的傷害並不因此減少,尤其是,違法行為此後更不易被確證。

民粹主義降低心理障礙

這兩位專家都認為,目前不會出現徹底的警察改革或出現一種明顯的思維轉變。他們指出,眾多政界人士對這一改革持反對態度,他們之所以會當選,是因為他們許諾實施"強硬"政策。歷史學家林克以巴西作為一個極端例子指出,該國政治家會公開為酷刑辯護,在那裡,有可能出現象在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和墨西哥那樣的倒退。

門德斯也表示,以前曾有過理所當然地拒絕酷刑的時代,"儘管政治家們知道,酷刑無助於打擊犯罪"。不過,這位維權人士仍持謹慎樂觀態度:"我相信,一個沒有酷刑的大洲是可能的,或許不在我的有生之年就能實現,但肯定能出現在我的孩子和孫輩們生活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