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藥品之國中國-西方藥業的遭遇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7月23日

從國土面積和人口來看均是小國的瑞士卻是製藥大國。「星期日新蘇黎世報」注意到,近來瑞士一些製藥公司把部分藥品的研製開發轉移到中國進行。明鏡周刊則長篇論述中國的藥品專利問題。德國之聲摘譯如下。

https://p.dw.com/p/6x8R
瑞士羅氏藥業的抗艾滋藥圖片來源: AP

星期日新蘇黎世報說:「製藥公司集團在中國支付的科研費用只相當於世界上發達地區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由於藥品審批部門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公眾要求降低藥品價格的壓力越來越大,製藥工業大力尋求降低研製費用的可能性就不足為奇了。

「在基礎研究方面,西方製藥集團傾向於把需要科學勤奮的工作和常規工作放在中國完成。它們一直擔心,否則會過多洩漏自己的智慧財產權。自中國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雖然在政府層面上努力執行有關規定,但中國還不存在真正的法制安全。

「中國估計有五千家本國製藥廠,部分是小廠,大多數廠家侷限於生產同樣的藥品,幾乎沒有廠家按國際水準研製更好的藥物成份。現在,政府加強了調節工作,要求按國際標準生產藥品,國家藥品管理局準備在三年內把中國製藥廠家減至兩千家。同時,國家大力向達到西方水準的重點培訓和科研機構投資,以扶持建立有國際競爭力的製藥工業。」

明鏡周刊的一篇長篇文章把中國稱為「藥品之國」,理由是在中國科研費用低廉、審查機構批准周期短、藥品市場龐大。不過,西方製藥集團一到中國就面臨專利保護這個大問題:

「中國人優先信任西方的藥品,但是製藥集團的贏利仍然無法與歐洲的水準相比。這主要因為凡是西方製藥公司最賣座的產品,無論是否有專利保護,在全中國都有仿冒偽造的假貨。

「但是,中國政府認識到這個問題,出於自身的利益,它也不願意聽任廉價的仿冒產品危及國家投資生物技術而獲取的利潤。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前,法院就試圖貫徹與此有關的國際專利協定。

「西方製藥集團在中國發展的計劃必然會遇到一個絆腳石,這就是中國缺乏有效的醫療保險體系。只有22%的城市居民通過工作單位參加了保險,下面省裡幾乎全然沒有。現在中國約有六千萬人已富裕起來,看來瑞士羅氏公司等製藥企業只能希望,今後二十年內,13億中國人中,有更多的人富裕起來,能花得起錢購買創新的藥品。」

摘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