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地下建築暗藏危機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3月21日

為解決越來越稠密的人口問題,全世界的大城市都不斷地把城市往地下發展,修地鐵,建商場,造停車場等等。似乎既省了空間,又能舒緩地面擁擠的壓力,好像一舉兩得。可是,聯合國大學的博加爾迪教授指出,這些地下建築背後隱藏著潛在危險。

https://p.dw.com/p/6OZj
柏林帝國大廈地鐵站尚未竣工的「聯邦總理隧道」圖片來源: AP

由於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地少人多成為了眾多大城市共同的難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辦法就是把城市往地下發展:興建地鐵,以減輕地面道路的壓力;興建地下停車場和商場,以充分利用地下資源,節省用地。然而,有關專家認為,地下建築修得越多,城市就越危險。

聯合國大學環境與人類保護研究所的博加爾迪教授對近30年全球天氣狀況進行觀察研究,結果發現惡劣天氣出現得越來越頻繁。而在惡劣的天氣下,地下建築物最容易受到影響,發生事故。博加爾迪教授認為,城市往地下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因此情況更加不容樂觀。由於將來會有更頻繁的不良天氣出現,連場暴雨造成的洪水一旦沖進了地下,地下排水系統未必能夠有效地將雨水引走,那麼雨水就會很快地淹沒地下建築,造成人員財產損失。」

現在全世界大約有10%的人居住在800萬人口以上的超級城市,有一半的人住在大城市,到2025年會有三分之二的人住在大城市裡。聯合國估計,現在全球有8億人活在這種潛在的威脅之中。鑑於現在缺乏對超級城市碰到洪水狀況的應對經驗,因此博加爾迪教授認為必須通過實踐和研究努力去尋找解決辦法。

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超級城市也比其他的國家的多。那中國的城市是否比別的城市更危險呢?博加爾迪教授這樣回答:「我不會說中國的城市比其他國家的城市的潛在危險更大,原因是中國跟其他國家相比有很長的治水歷史,因此在這方面經驗也比較豐富。」

與中國相比,德國的城市規模小很多。可是,博加爾迪教授覺得,德國的城市也同樣受到威脅。雖然德國嚴格意義上並沒有超級城市,但是象魯爾區的多特蒙德,杜塞道夫,杜伊斯堡,埃森等城市的距離很近,實際上是屬於一個城市區域范疇。

儘管博加爾迪教授認為不可能完全避免自然界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但是大城市的地下建築物不能不設防,也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防洪措施已經足夠了。

其實一些簡單的措施就能有效改善防洪設施,博加爾迪教授覺得日本地鐵入口的一些針對防止洪水的改造就非常可取。而在建造地下建築之前,必須在規劃和設計上就考慮到防洪和防火,這樣才能讓大城市的居民住得安全放心。 (潘晶)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