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國友人」何偉未能獲得川大續聘 

2021年5月31日

《紐約客》雜誌撰稿人何偉以出版過《中國三部曲》而知名。2014年他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說過「不做中國問題專家,只做一名想要理解中國的外國人」。這位原本被看作是中國的「外國友人」的何偉現在卻無法延續在四川大學的教書合同。

https://p.dw.com/p/3uDjh
Chengdu, China
啊,成都圖片來源: Jochen Dieckmann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日下午(5月30日),以寫作中國主題的美國知名作家兼記者何偉(Peter Hessler)委讬好友發表英文聲明,證實自己原本希望繼續留在中國川大執教,但未能成功續約下一學年的合同。這樣,本學期結束後,何偉將與家人一同返回美國,他的在華簽證也隨著合同結束而到期。

多家自媒體在網上轉載了何偉用英文撰寫的短文。該文沒有說明不再續聘的理由。

何偉肯定了過去2年在成都的生活,並對四川大學表達感謝。他寫道,「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能重新返回中國。」

何偉發表過被稱作「中國三部曲」的紀實作品,其中《江城》(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2001)和《尋路中國——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Country Driving: A Chinese Road Trip,2011)在中國大路發行,而三部曲當中的《甲骨文》(Oracle Bones: A Journey Between China's Past and Present, 2006)則是繁體在台灣和香港出版。

他的經歷折射中美關係的惡化

何偉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參加美國志工組織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進入四川偏僻鄉村擔任兩年英語教師,他的作品《江城》就是以這段經歷為基本素材寫成的。後來,何偉成為著名雜誌《紐約客》(New Yorker)的駐北京記者。

2010年他舉家搬到埃及,2019年8月何偉全家再次回到中國,在四川大學的匹茲堡學院教授非虛構寫作課程。他曾表示,計劃同家人在四川生活5年。他在四川大學開課一事曾在讀者圈引發轟動。那時,美國駐成都領館還沒有撤離,但沒過多久,2020年7月,中國駐休斯頓領館被迫關閉,作為反制,中方也關閉了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媒體一般認為,何偉此時離開川大,只能在中美關係繼續惡化、兩國互驅對方媒體工作者的大背景下解讀。

聘請何偉的川大匹茲堡學院,是由川大和美國匹茲堡大學合辦,2013年川大校長謝和平訪問美國匹茲堡大學時敲定的合作,2014得到教育部批准,當年堪稱中美聯合辦學的新嘗試。幾年過去,這種探索已經變成了「負擔」。

Covid-19-Graffitis | China
何偉沒有寫武漢逆行者可歌可泣的事跡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何偉不虛構,卻是選擇性記錄?

作為《紐約客》作者,何偉在四川教書期間也發表了數篇紀實作品,比如去年3月30日的《成都封城生活(Life On Lockdown)》。作者細微觀察自己家樓下的快遞站,可以在那裡一一摸清鄰居各家的快遞情況。這在中國各地的居住小區裡習以為常的小事,可以看成疫情期間繼續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是保障民生的手段,但也可以將之看成中國防疫工作者不尊重隱私。

他在文章中採訪的一名武漢當地醫生,沒有講述那些「逆行」醫療工作者的感人故事,而是說:「我們基本的需求被滿足了(至少食品和衣服充足)。現在讓我想起我小時候計劃經濟的時代……幾乎沒有香煙、酒、茶、小吃、飲料或寵物食品。可能情況會變好吧,誰又知道呢?」

另一篇去年10月發表的《被封的城》(The Sealed City)裡,何偉敘述了參與建造火神山醫院的工人們。一名包工頭說,「其實有許多工人逃走了」,還說用「祖國」之類的字眼感動他們是沒有用的,雖然他們不是完全沒有愛國熱情,但是這些人肯留下來建造火神山,主要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中國《觀察者》網站今年3月曾發表署名文章認為,像何偉先生這類遊走於亞歐兩地的非虛構寫作者主打的其實是觀點裡的異域風情以及訊息差。他們確實不虛構,「只是會選擇性記錄」,用最妙的筆法和最嫻熟的技巧,寫美國讀者最愛看的中國故事。

今年3月發表的《製造外交》(Manufacturing Diplomacy)中,何偉提到了美中互相驅逐記者,「對美國人來說,中國基本上是關閉的。一旦美國開始失去這小部分居住在中國的核心外交官、記者和商人,已經非常有限的關於中國的知識一定會變得更少。」

不知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何偉是否想到了自己? 據路透社報導,幾乎同一時間,今年3月,何偉參加了中國發展論壇,這是一個由政府舉辦的高規格活動,他還在一小組討論上就媒體對武漢如何處理疫情爆發的報導發表了見解。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