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

2018年5月21日

周一凌晨,一枚中繼通訊衛星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奔赴位於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L2點。這枚名為「鵲橋」的衛星,將為預定年底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背面探測器「搭橋」,在其著陸月球背面時提供中繼通訊。

https://p.dw.com/p/2y3ei
China startet Satelliten für Landung auf Rückseite des Mondes
鵲橋衛星升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ai Y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的消息,"鵲橋"中繼衛星於北京時間5月21日凌晨5時28分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搭載升空,衛星直接被送入了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40萬公里的橢圓形地月轉移軌道。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為38萬公里。

而"鵲橋"衛星的最終目的地並非環繞月球飛行,而是比月球再遠一些的地月拉格朗日第二點(簡稱地月L2點)。該點位於月球背面上空6萬~8萬公里,在此飛行的航天器所受的地球引力、月球引力與環地球公轉向心力恰好平衡;而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相同,始終由同一面朝向地球,因此抵達地月L2點的航天器能夠"靜止"於月球背面上空。

不過,由於軌道動力學因素,航天器一般並不會直接位於地月L2點,而是會選擇圍繞該點飛行的利薩如曲線軌道。這樣做的優點之一便是:航天器的視野不會被月球完全遮擋,而將能"看到"地球。

因此,"鵲橋"衛星便能夠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在此之前,由於從地球表面無法直接觀測月球背面,還未曾有任何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著陸,只有過飛越經歷。中國計劃在今年年底發射"嫦娥四號",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枚踏足月球背面的探測器。而屆時位於月球背面上空的"鵲橋",就將名副其實地承擔起牽線搭橋的任務,為"嫦娥"提供中繼通訊。"鵲橋"正常工作,將是"嫦娥四號"任務成功的重要前提。

China gelingt seine erste Mondlandung
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圖片來源: Reuters

人類有望首次踏足月球背面

在"鵲橋"之前,中美兩國已經各自有過少數幾枚航天器抵達過地月L2點,不過大多是科研探測任務。在該點建立中繼通訊服務,則是頭一遭。"鵲橋"中繼衛星的設計工作壽命是5年,而由於圍繞地月L2點的利薩如曲線軌道所需消耗的燃料很少,一些專家已經在期待該衛星能夠超期服役。中科院院士、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和總設計師葉培建曾在2016年對外界表示,希望"鵲橋"能夠成為"長壽星",這樣,未來幾年如果有別的國家也要探索月球背面,也可以得到"鵲橋"的中繼通信服務。

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7年至今,中國已經發射了4枚月球探測器,其中"嫦娥三號"更是在2013年實現了月球表面軟著陸,並釋放出"玉兔號"月球車。根據計劃,在"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之後,"嫦娥五號"將實現月球表面采樣後返回地球。正在推進中的中國火星無人探測計劃也參考嫦娥工程,分階段實現繞飛、著陸、返回各項目標。

China bereitet sich auf eine Mars Mission vor
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也參考探月工程,分階段實現繞飛、著陸、返回等目標。圖片來源: Reuters/China Daily

至於載人登月,中國航天局目前則僅有初步構想,尚未正式立項。

除了實現月球背面的中繼通訊服務,此次發射的長征四號丙火箭還利用剩餘運力,攜帶了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充分利用地月L2點的獨特環境。微衛星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搭載的低頻射電探測儀、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則分別由荷蘭、沙烏地阿拉伯研製。

文山/石濤/(德新社、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