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一份遺產、兩種體會

2016年11月12日

孫中山曾經是"現代中國之父",是民主的先驅和悲壯的英雄。一如民主的台灣,在共產主義的中國孫中山在革命中的角色也是被認可和紀念的。不過,對於他的政治遺產,兩地則有著不同的看法。

https://p.dw.com/p/2SX7n
Chiang Kai-Shek Präsident ROC China
1924年6月,孫中山與蔣介石照下這張合影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孫中山是唯一個同時受中國和台灣尊敬的中國政治家。在他誕辰150周年之際,兩岸均舉行紀念活動。而將他作為"現代中國之父"來緬懷,則是出於完全不同的動機。

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偉大的中國民族復興"展區,中華民國的首位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在台灣政府辦公場所都懸掛著這位國民黨的創建者的頭像,孫中山締造的中華民國在那裡延續至今。從國民黨軍於上世紀40年代末戰失利敗退到台灣以來,北京的共產黨領導者就將這個海島視作叛離的省份。儘管經歷了數十年的敵對狀態,孫中山依然是雙方均認可的歷史人物。對台灣的民族主義者來說他是"國父",而對於共產黨來說則是"革命先行者"。

China Feier 150. Geburtstag von Sun Yat-sen in Peking
11月11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

中國歷史批判家章立凡表示,他結束了皇帝的專制統治,中國是亞洲第一個實現共和的國家。孫中山支持憲政,今天他的思仍然影響著那些致力於民主、憲政以及自由的中國人。

孫中山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義",力圖在中國實現三權分立,為國民創造福祉。孫中山曾經表示,要想實現革命理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而通過武力是無法達到目的。

作為那一時代的英雄,孫中山也帶有一些悲劇色彩。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在中國南部省份廣東的一戶農民家庭,而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國度過的。13歲那年他隨兄弟遷居夏威夷,深受天主教的影響,後來成為了一名醫生。

他在外國組織指揮反抗北京的滿清政權的起義,然而大都遭到失敗。1911年孫中山在美國通過報紙得知10月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同年12月他啟程回國,擔任首個共和國的"非常大總統"。然而,新政府沒有軍事力量,於是孫中山就去尋求軍閥袁世凱的支持,並且保證如果袁世凱迫使溥儀退位,就將總統的位置讓給他。1912年1月,袁世凱驅逐溥儀,並且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然而1915年卻搞起了復辟,自己當起了皇帝。但是好景不長,中國再次陷入混亂之中。

Sun Yat-Sen
圖片來源: AP

在蘇聯顧問的幫助下,孫中山開始將列寧主義視作國民黨的榜樣,甚至與誕生不久的共產黨合作共同對付軍閥。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於肝癌,享年58歲。蔣介石將軍繼承了他的遺業,在與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進行的內戰中,國民黨於敗走台灣。1949年共產主義的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

在過去幾十年裡,國民黨一直沒有放棄重回大陸奪回政權的夢想,對台灣實施鐵腕統治。然而,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民主的呼聲月越來越大,而推翻獨裁實施民主也是孫中山所為之奮斗的。

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家薛化元認為,自90年代開始自由選舉以來,孫中山對於民主運動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影響力,尤其是他在台灣的影響與舊政權有關,國民黨篡改了歷史並且對人們實施了洗腦。

對於孫中山的民主遺產,共產黨政權也充耳不聞。歷史批判家章立凡表示,共產黨拒絕革命先行者宣揚的憲政,今天它被視作是"西方陰謀"。實際上,他們的意識形態與孫中山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源潤 / 李魚(德新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