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金磚擴容 五國各自的考量與獲益

2023年8月28日

時評人鄧聿文認為,中國雖然在這次金磚峰會上表現相對低調,但獲益最大。 大量新成員國的加入,又是有怎樣的考量?誰又是此輪金磚擴容中的輸家呢?

https://p.dw.com/p/4Vevr
BRICS Gipfel 2023 in Südafrika
圖片來源: Alet Pretorius/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前結束的金磚國家約翰內斯堡峰會最讓外界關注的有兩點,一點是它的擴員問題,另一點是在金融上的"去美元化問題"。從五國發表的約翰內斯堡宣言看,前者有突破,這次金磚峰會接納了六個新會員,即沙烏地、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衣索比亞;後者則進展不大,宣言雖然責成五國財長和央行行長研究金磚國家之間的本幣合作、支付工具和平台,鼓勵金磚國家同其貿易夥伴開展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使用本幣,但會前一些觀點提出的,本次會議有可能討論金磚幣或推出一個新的支付工具的問題沒有出現。

金磚組織最初是由高盛公司時任首席經濟師奧尼爾在2001年提出的一個概念,當時指的是中、印、俄、巴四國,稱為"金磚四國",在頭十年,"金磚四國"只是一個鬆懈組織,機制化和組織化都很薄弱,國際社會並不看好它能發展成為一個影響力的組織。2011年,南非加入,變成"金磚五國",但國際社會依然對它不看好。不過,以五國的國土面積、人口和經濟體量來說,已經不可小覷,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近年來再加上印度,據估算,其2021年經濟總量約佔世界的25.24%,貿易總額佔世界的17.9%,雖然名義GDP還比不上G7,可實際GDP已超後者。如果再加上明年要進來的六國,恐怕名義GDP也超過G7了。與此同時,在過去的10多年,"金磚五國"的機制化建設亦有所加快。

有這樣的體量,自然會驅使五國釋放某種"野心",要在國際經濟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有話語權,尤其對中國而言。鑑於除中國外的其他四國的經濟體量加總不及中國的2/3,長期來,金磚組織被看作中國要同美國爭奪國際經濟"霸權"的一個工具,觀察家們一談起該組織,都是中國如何如何。中國確實也在有意識地借助金磚平台,提升在全球的影響力。但也因為中國的角色過於明顯,其他四國,特別是印度對中國懷有芥蒂。相對而言,印度對推動金磚的壯大,消極得多。本次峰會前夕,西方媒體就放風印度和巴西反對擴員,總理莫迪很可能不會出席峰會。

南非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金磚五國實現了大幅度擴容(資料圖片)
南非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金磚五國實現了大幅度擴容(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Sergei Bobylev/TASS/dpa/picture alliance

中國低調 南非成主角

中國亦清楚若過於活躍,會引起其餘四國特別是主辦國南非的某種"不快",所以此次會議中國保持某種"低調",南非成了主角。南非利用主辦者的身份,動靜搞得很大,把非洲的幾乎所有國家、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想加入該組織的全球南方國家的領導人,都邀請來了,它的目的之一,是要在國際上突出非洲的角色。

客觀來說,不只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南非,都對現行的國際經濟秩序不滿,想提高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國家在全球經濟的份量和規則制定權--即便印度,也是這種想法。五國中印度和西方的關係最好,美歐因為抗中極力拉攏印度,而印度也有意配合。另外,印度可能也確實不想過快擴員,但這不等於作為該組織的一員,它就不想"金轉五國"在國際經濟中有更大發言權。因為印度是發展中國家,現行的國際經濟秩序本質上對它是不利的,它亦有改變這一秩序的願望。提升"金磚五國"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印度當然也從中受惠,同時,由於它和西方的密切關係,還可以利用金磚組織抬高自己在西方的身價,算是一舉兩得。

此次金磚擴員,一下接納六國,變成金磚十一國,將會讓這個組織變得名副其實,力量進一步增強。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8月25日在西班牙梅內德斯‧佩拉約國際大學參加一場活動時表示,金磚國家擴員將創造一個涵蓋世界近一半人口的體系,同時也將帶來一個非西方國家聯盟,言下之意,西方要認真對待它。約翰內斯堡宣言在序言中也指出,五國"將繼續致力於強化金磚政治安全、經貿財金、人文交流'三輪驅動'的互利合作框架,通過促進和平,構建更具代表性、更加公平的國際秩序,重振和改革多邊體系,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換言之,由於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秩序,未能在經濟發展和主權保障這兩個全球南方國家的核心訴求上實質性支持它們,從而讓全球南方國家產生了對世界秩序替代結構的需求,雖然這並不表示它們要對抗西方--也許中國除外。

中國的經濟總量遠遠超過其它金磚四國的總和
中國的經濟總量遠遠超過其它金磚四國的總和圖片來源: Sergei Bobylev/dpa/picture alliance

誰獲益最多?誰沒獲益?

作為一個組織,"金磚五國"--明年將是金磚十一國--有整體對外的一面,然而,就每個成員國自身來說,在擴員問題上確實想法不一,獲益也不同。這次新進入的六個國家,中東三個,非洲兩個,南美一個,而此前普遍認為最有可能第一批加入的印尼沒有進入,在拉美的也是阿根廷而非委瑞內拉或者墨西哥加入,這種安排背後有什麼講究,五國各自的考量是什麼,探究這點,外界就能看清此次擴員究竟誰獲益最多,誰可能沒獲益。

很顯然,就地域來看,沙烏地、伊朗和阿聯酋得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因為這三國同中俄關係都很好,埃及和埃塞得到了南非的力挺,而阿根廷的背後則是巴西或許還有中國。巴西總統盧拉和阿根廷現在的執政黨關係不錯,兩者都奉行左翼路線,有鑑於阿根廷大選在即,執政黨在民調中落後另一個右翼候選人,將阿根廷納入進來,有救執政黨選情之意。由此可見,中國雖然在這次金磚峰會上表現相對低調,但獲益最大。因為它不但和它支持的中東三國,和另外三國關係也都很好。俄羅斯、南非和巴西也各有斬獲,唯獨印度,和這新進六國關係一般,外界傳出它有意阻止埃塞加入,後者的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是六國中最窮的,被印度認為會拖金磚國家的後退。若此傳言是真,表明印度在"金磚五國"的份量相對較輕。另外,新入會的六國有四國是穆斯林國家,而印度國內的穆斯林問題同樣嚴峻,這可能對它也不利。故而,印度在金磚組織的權力未來可能會進一步稀釋,之前媒體說印度反對擴員並非空穴來風。

金磚把自己打扮成開放的國際經濟組織,以映襯G7在組織體繫上的封閉性。但它應該也不會無限制擴員,明後年它還會接納新成員,在成員總數達到20個左右,最多不超過30個,基本將它認為有地區代表性的全球南方國家納入後,會暫停擴員甚至不再擴員了。因為組織不斷接納新成員,會造成組織內部的協調成本大增,達成共識和制定政策議程更難,反而會削弱組織的力量。

"金磚五國"是在用地緣經濟的力量追求地緣政治的利益。但在它首批大擴容後能否實現它宣稱的提高全球南方國家地位和作用的目的,還要看它實際的運作以及西方的應對。

金磚五國在多極世界中展現實力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