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馬英九登陸「祭祖」,能提「一中各表」?

詹威克
2023年3月21日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宣佈將在3月底至4月初前往中國湖南祭拜祖先,正式成行的話,他將是第一位訪中的卸任中華民國總統。行程曝光爭議不斷,有哪些令人覺得可疑之處?

https://p.dw.com/p/4OxlH
馬英九基金會表示,馬英九此行沒有預期會見到中國大陸重要人士。
馬英九基金會表示,馬英九此行沒有預期會見到中國大陸重要人士。圖片來源: Arnulfo Franco/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馬英九要去中國,大概沒多少人會感到意外,他卸任之後從來沒有隱藏有朝一日會到中國訪問。事實上,民進黨政府在2019年將卸任總統出境管制由4年延長為6年的時候,馬英九就深感不滿,所以2021年解除管制之後,馬英九出境與否考慮的可能是疫情多過於其他因素,尤其是當時中國還在實施清零政策,行程也難以安排。

現在兩岸都已經放鬆邊境管制、清明祭祖的時節也快到了,此時前往中國「祭祖」似乎是個不錯的時機,但是根據馬英九基金會的說法,可能也有一些可議之處。

例如為了撇清不是和現任總統蔡英文訪美「互別苗頭」,馬英九基金會發言人說他們在春節前就收到對岸「邀請」並且定調此行是「家事」,這需要進一步解釋,否則絕對會被台派攻擊。

另外一點就是,為了合理化馬英九的登陸訪問,馬英九基金會在記者會上向媒體表示,前總統陳水扁和現任總統蔡英文都曾經訪問過中國,馬英九是唯一沒去過中國的卸任總統,這句話看似有理,但是實際上陳水扁登陸時身份是立法委員,而蔡英文當年登陸時的身份更是曾經被中國媒體形容為「隨從」,和卸任總統的象徵意義自然大不相同。

民進黨為首的綠營對馬英九計劃登陸訪問自然是大加撻伐,即便馬英九和國民黨再三強調這次不會有「二次馬習會」、對岸接待官員也客隨主便,人都還沒走卻還是難逃來自綠營的「賣台」、「投降」之類種種指責,甚至登陸時搭乘的航空公司也受到質疑。

台南市長黃偉哲說,這次馬英九訪中「很明顯是要與蔡英文總統訪美互別苗頭」。
台南市長黃偉哲說,這次馬英九訪中「很明顯是要與蔡英文總統訪美互別苗頭」。圖片來源: Ritchie B. Tongo/dpa/picture alliance

打擊蔡英文?搶黨內地位?

先前曾經提到,也有些人認為,馬英九登陸日期與蔡英文途經美國出訪中美洲重疊是配合北京來抵消蔡英文出訪的重要性、並且向外界釋放錯誤訊息、讓外界對台灣受到中國威脅,以及台灣保衛自己的決心產生懷疑。如果真能達到如此的效果,也許就直接證明馬英九在台灣的影響力,但是也意味著如果達不到如此效果,北京豈不就是找錯人?

也有一派觀察人士認為,馬英九登陸其實顯示了國民黨內部爭奪對大陸關係主導權的矛盾,現任黨主席朱立倫才在2月派副主席夏立言到中國和北京政府官員會面、建立溝通管道藉以凸顯民進黨政府無法與北京來往交流的弱點,如今馬英九即將登陸,光環會落在馬英九身上、「馬英九留下歷史定位」,但是衝擊2024大選的可能性卻要朱立倫善後和承擔;不過這種看法要等到大選開票才能得到驗證,現在作結論未免言之過早。

馬英九方面說這次登陸「祭祖」不涉政治,雖說「祭祖」,但是隨行的不只是馬英九親人、而且行程包括多個具有反日象徵的地點,屆時馬英九如何面對中國共產黨所闡釋的中國抗日戰爭史觀,現在就已經受到檢視和質疑;另外的問題就是馬英九終究是政治人物,他會見到哪些中國官員、能不能在提到「一中」的時候,強調也需要「各表」、他也會面對外界質疑他既然是不涉及政治的「祭祖」,為何還帶著台灣年輕學生與對岸學生交流?

總之看來,馬英九登陸行前就已經有大把問題需要解答,更何況登陸之後的表現更是會被台灣人仔細檢視,目前看來對馬英九登陸有所期待的人似乎還真的不太多,是否能夠打開兩岸僵局、迎來春暖花開,一樣可能也是想太多了。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