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容克接班人選對中國「不夠友好」?

葉宣
2019年7月3日

德國保守派基民盟政治家馮‧德萊恩很可能成為下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這位德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防長在德國和歐盟對華政策的態度已經給中國官員敲響警鐘。

https://p.dw.com/p/3LVaq
Verteidigungsministerin Ursula von der Leyen in China
馮德萊恩2018年10月訪華期間登上長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undeswehr/S. Wilke

(德國之聲中文網)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過去曾在梅克爾政府擔任國防部長、家庭事務部長和勞工部長。去年10月她作為國防部長訪問中國。本周二,馮‧德萊恩出人意料地一躍為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成為輿論關注點。

據香港《南華早報》援引中國外交官員稱,中國外交圈內對馮‧德萊恩對華立場的基調抱有疑慮。這一顧慮主要來自這位女部長今年1月在接受德國《時代周報》採訪時,對中國的發展及德國對華政策的表述。

馮德萊恩在採訪中指出:"中國將在21世紀扮演一個中心的角色,因此我們必須在經濟、貿易和安全政策方面加強關注中國。"她認為中國"不願與別人分享利益,也不願讓自己的利益受制約",其做法是"不聲不響、卻一步一步地擴張自己的實力",與美國在二戰後通過結盟和建立信任構建權力不同,中國的做法是"讓其他國家在經濟上產生依賴",例如向各國貸款,以獲得原材料、市場準入和的國際舞台上對中國的支持。

馮‧德萊恩是誰?

馮‧德萊恩流露出對中國的戒心:"中國一派友好地籠絡我們,讓我們時常忽視了它是如何堅定而機智地在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歐洲應該聯合起來面對中國,定義並貫徹其利益。

她還批評了中國對異見人士和體制批評者的壓制以及對公民實行的全方位數字監控,包括正在推行的社會信用體系。但她相信,"中國人不會長久接受這種狀況:政府把每個公民的全部職業和社交行為計入數字化賬戶,由此決定誰的孩子能進哪所學校,誰能買房。對這種全面的掌控,人們遲早會反抗。"

走得太遠?

歐盟與中國的關係近年來的一個基礎是布魯塞爾對北京的良好意願和態度。《南華早報》所援引的不願透露身份的中國外交官稱,作為歐委會領導人,個人意見和背景很重要,而領導人物的言辭表達會影響到中國人對其的感知。"容克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方面非常謹慎,他在批評中國經濟政策時,不會在政治和人權議題上走得太遠"。

不過馮‧德萊恩並非不善外交辭令和周旋迂迴,對待中國也不例外。這一點在她去年10月訪問中國期間可以看到。馮‧德萊恩訪華期間唯一一次公開活動是在中國國防大學的一次小範圍演講。德國媒體形容她的發言是將批評性觀點包裹在外交辭令中,委婉地觸及到多個敏感話題,卻避免直接冒犯東道主。

Verteidigungsministerin Ursula von der Leyen in China
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與來訪的馮德萊恩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How Hwee Young

委婉觸及敏感話題

例如她說,"海上航道必須保持自由暢通,而不能成為成為權力博弈和領土爭奪的目標",暗指中國應在南中國海問題上遵守國際規則。她強調解決爭端"必須根據法律,而不是看誰強大",針對的則是中國此前不承認國際仲裁法庭裁決的立場。

此外馮‧德萊恩還以德國歷史為鑑,提醒中國意識到擴張性的權力外交的後果:"德國曾多次過於強大,過於具有壓倒性,這種權力訴求導致了衝突"。她說,今天人們的共識是,應該形成建立在法則基礎上的秩序。

德國國防部長甚至還非常間接地觸及了新疆問題。雖然沒有提到新疆和維吾爾人,但她說:"應該在安全和自由之間找到一個良性的平衡,讓個人的權利得到保障"。

據現場德國記者描述,台下的數十名觀眾不動聲色地聽完了馮‧德萊恩的演講,報以客氣的掌聲。原計劃的回答提問環節被臨時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