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 : 新疆面對全球最緊急人道危機

Phoebe Kong | William Yang
2018年11月14日

國際人權會議「奧斯陸自由論壇」首次在亞洲舉辦,選址台北,中國議題也成為焦點之一。美國記者李香梅(Megha Rajagopalan)獲邀擔任演講嘉賓,曾經擔任BuzzFeed和路透社駐中國記者六年的她,是首批揭露新疆「再教育營」的外媒記者之一。但是報導刊登後,她被北京拒絕續發簽證而被迫離開中國。李香梅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以親身經驗分析新疆和中國近年的劇烈改變。

https://p.dw.com/p/38E0l
China Uigure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Eisele

德國之聲:甚麼啟發你開始關注新疆?為何世界需要知道這個地方的狀況?

李香梅﹕我一直對新疆感到興趣,我在學生時代就曾經到當地旅遊,被其美麗和獨特的風貌所震撼。我在路透社供職時都有報導新疆的事,後來在2017年初轉投BuzzFeed,開始聽到新疆狀況大幅度惡化,所以想做一則長篇報導,那時候極少人寫過新疆的狀況。後來我決定聚焦監控技術,成為我第一篇報導的主要框架。

新疆惡化的狀況是非常明顯,你只要到了當地就會看到處處都有警察和檢查站,鏡頭和人臉辨識系統佈滿巡邏站甚至幼稚園。這也構成我的報導的兩大部分--大規模監控和人臉辨識。關於監控,我認為重要之處在於這些技術並不只存在於中國,許多政府都在採購監控技術。某種程度上它讓人們覺醒,如果政府把監控科技運用到極致,將會落得跟新疆一樣的下場。關於「再教育營」,現在有近百萬人被關押其中,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那是全球最緊急的人道危機之一,世界應該關注。

維族人就連在家中奉行伊斯蘭生活方式也被禁止,政府正在撤底改造他們的文化和宗教習慣,這種規模是前所未有的。中國侵犯人權不是新鮮事,但現今中國政府夠膽量作出如此大規模的行動,正好令當權者的本質以及國際社會的沉默表露無遺。

Oslo Freedom Forum 2018 in Taiwan | Megha Rajagopalan, BuzzFeed
李香梅(Megha Rajagopalan)曾經代表BuzzFeed和路透社擔任駐中國記者六年。圖片來源: Oslo Freedom Forum

德國之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中國的新聞自由狀況有何改變?

李香梅﹕在胡錦濤執政或以前的時代,雖然有資訊審查,但中國本地媒體可以報導的內容仍然相對廣泛,部分報章還可以發佈不同種類的調查報導。但時至今日,大部分中國記者都會告訴你,這些空間已被收窄。中國國內的好記者不再能夠像以往那樣做新聞,是一件不幸的事。

對外國記者來說,我們確實看到過去五、六年來情況持續惡化。例如政府拒絕延續記者的簽證,導致一定數量的記者被迫離開。當然,這對業內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很多採訪地點以往不會受到干預,但如今再去的話,警察一定會在飯店等著你。這些手段都是為了阻止採訪。另一點我想特別提出的是,消息人士受到的壓力也愈來愈大。這對於記者在中國做好新聞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我們都要確定消息來源得到保護。消息人士單純因為接觸傳媒而面臨惡果,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更難做出好的報導。

德國之聲:你在中國做訪問和蒐集採訪資料時遇到甚麼困難?

李香梅﹕舉個例子來說,以往要找學者做評論相對來得容易,但今時今日他們說話時都變得極度謹慎。我曾經與一位官方智庫學者討論一系列政治議題,那是一次很好、很和睦的對話,我也沒有要引述他的任何發言。於是我問他以後能否再碰面,他告訴我:「我不被允許給你名片,但我們可以用微信聯絡。」他說智庫明確規定,禁止他們發名片給外國人。大概從2013年開始,像這類人都不會想跟你說話,因為跟外國記者說話對他們沒有益處,這令我們更難游說別人開口。外媒的報導無法在中國廣泛流通,加上政府和官媒不斷散播對外媒的恐懼,令我們的工作更加困難。

德國之聲:你認為身在外地的新聞工作者,還有甚麼方法繼續報導新疆狀況?

李香梅﹕新疆的問題是警察無處不在,以致在當地採訪非常困難。當地是沒有出入境限制的,很多記者運用不同方法報導這場危機。很幸運地,我們有很多當地的衛星圖片,不少出色的報導都以此為切入點,其他途徑還包括招聘啟示和政府採購數據。最後就是流亡者,要讓他們訴說新疆的事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家人無法離開當地,但很多流亡者還是鼓起巨大勇氣接受記者訪問。

Journalisten Protest Hongkong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你一直關注和報導中國人權議題,如何評價目前的人權狀況?

李香梅﹕自從習近平執政以來,律師、公民團體和記者身處的環境惡化,這已不是秘密。一些以往能較自由地發聲的消息人士,即使他們不會被捕,都很明顯感受到來自政府的壓力,令他們無法用以往的方式說話。在公民社會方面,有關非政府組織 (NGO) 法律的改革迫走了部分團體,例如美國律師協會。

我們目前身處的中國,所謂「敏感話題」涵蓋範圍之廣是前所未見的,在各個方面都顯然易見。另外,審查也比以往惡化。在谷歌和臉書被封鎖以後,現在人們只用中國公司出品的網路服務,這情況已經非常普遍。如果你在幾年前問我,我會說那不可能持續,但今天我已經不再這麼認為了,這很有可能是未來的大方向。

德國之聲:中國的局勢也影響著香港,最近《金融時報》記者馬凱(Victor Mallet)被港府拒續簽證,你認為會影響香港的新聞自由嗎?

李香梅﹕新聞工作者因為做出反對政府的事而被拒發簽謐,不是一個好兆頭。這不利於香港的資訊自由,而且對所有在香港居住的記者來說,確實是一個警號。

德國之聲:記者要準確地向全球讀者報導中國新聞,你認為最重要的技能和知識是甚麼?

李香梅﹕同情心、對消息來源保持敏感度,在很多時候都很重要。因為受訪者是冒著風險跟你說話,尤其談到人權的時候。他們會失去家庭、工作,甚至自己的人身自由。你必須保持高度敏感,抱持最大的尊重並確保他們受到保護,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責任。

採訪﹕李芊、楊威廉(發自台北)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德國記者新疆實地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