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中國打貪杜絕不了「那個10%」

夏立民(發自台北)
2018年11月9日

近年不斷傳出有台商自中國「鮭魚返鄉」,中美貿易戰似乎也加強了這個效應。中國「世界工廠」的吸引力已經不在了嗎?德國之聲專訪台企國巨洋傘董事長李銘智,請他談談把工廠從中國搬回台灣的背後原因。

https://p.dw.com/p/37xII
Symbolbild Wirtschaftskriminalität
中國不斷祭出政策打貪,一是被質疑用來對付政敵,二是地方政府收賄仍頻傳。圖片來源: Imago/blickwinkel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國巨洋傘董事長李銘智先生1984年在桃園創立國巨洋傘公司,1990年從製造平價雨傘,轉向以外銷為主的高級仕女洋傘。白手起家的他經歷產業外移、同業競爭、經濟蕭條等考驗,一直是政府制訂產業政策的諮詢對象。他在2016年決定將中國工廠移回台灣生產製造,引起許多關注。

德國之聲:可否先簡介一下您所經營的事業以及在中國設廠的經歷。

李銘智:1987年到2016年,國巨洋傘在深圳龍崗區生產。產品主要外銷至日本、義大利、西班牙。中國大陸一開始協助企業辦廠,經營久了到後來開始就產生不必要的經費,成本優勢已經不在。員工也很難招。後來撤資結算花了2、3年,就將工廠搬回台灣。而且對於我們這種勞動密集的傳統產業,中國政府也不希望我們留在那邊。他們是以高科技做為未來產業規劃。

德國之聲:在中國經營到後來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李銘智:中國大陸的法規目前是愈來愈嚴謹。對於以勞力密集產業、做傘的傳統產業來說,目前基本成本已經太高。其中包括薪水的漲幅,每年都在15%到20%。台灣目前薪水跟中國大陸差不多,但台灣薪水會比較穩定,所以決定把產業再移回台灣。

Taiwan Li Mingzhi, Yamaiji Umbrella
國巨洋傘董事長李銘智先生將中國工廠移回台灣,斥資3億在桃園蓋文創園區。圖片來源: Li Mingzhi

德國之聲:從什麼時候感受到這樣的變化?

李銘智:中國大陸在2008年實行《勞動合同法》。2008到2010年,還開始推動「五險一金」,費用愈來愈高,加起來跟台灣基本上差不多。和一開始成本低廉已經完全相反。基本上的法條對廠商的成本一直增加,不像過去有灰色地帶。當時就有想法要退場。不只我們,包括很多工廠也都陸續移到越南或緬甸等國。

目前的情勢跟過去已經大不同,又遇到中美貿易戰。雖然目前對做傘沒有影響,但是我身邊電子零組件的工廠,也是要跟著上游移動。很明顯有很多家要回台灣找土地。他們原先都是在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已經不是一個製造工廠,而是一個銷售的大市場。現在要做中國國內市場、在那邊開發市場才要留在那。對於我們以外銷為主,做大品牌ODM廠商,不做便宜價格,也聚焦在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單純製造的話意義不大。

德國之聲:還有什麼其它的成本嗎?

李銘智:在中國大陸一定會有「那個」,明的你可以算得出來,但是無形成本你就沒有辦法計算。不過最起碼在年度總支出的費用最起碼要10%。裡面包括很多項目,無法說清,總個加起來就是10%左右。每個台商都有同樣的經驗。加上這個,在那邊的成本會愈來愈高。

德國之聲:中國政府不是打貪很嚴嗎?

李銘智:高官當然可以這樣講,但是小鬼難纏。送禮疏通或是應付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一定有。這種事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束手無策」。而且(打貪)鋒頭一過就又好了。這個沒辦法。目前同業之間都還是有這樣的問題。中國大陸要杜絕很困難,不然什麼事都辦不了。台灣就不會這樣,台灣法規都很明確跟你講這個怎麼辦。中國大陸是法規有規定是照這樣,但是沒有其他的疏通也是沒辦法。

William Lai
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表示,為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會討論給台商投資抵減優惠。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J. Lai

德國之聲:政治上會有政府干預影響嗎?

李銘智:以傳產來說,沒有感受到這個情況。對中小企業來說,以我們做傘來說,沒有政治上的影響。只是跟中國大陸還是會補助當地企業出口。我們的成本就比他們高。因為當地政府扶植和補助做傘的私人產業,像是杭州當地政府就會給本地人優惠。台商就得不到,成本就會增加,慢慢地就無法與其競爭。

德國之聲:台灣政府對於「鮭魚返鄉」的企業態度如何?

李銘智:台灣政府很歡迎企業回來,很積極幫我們找土地,還有法規建置也是。不過台灣的土地成本太高,還有員工的問題。台灣目前缺工,希望可以開放移工,不要設限太多。過去台灣都有限制(移工)名額,希望政府能夠放寬鬆,對產業回台灣有利。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採訪記者:夏立民  編輯: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