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中國軍費高不高 關鍵看和誰比

崔牧
2021年3月5日

中國公佈的年度預算草案顯示,中國國防預算大約為1.35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增幅略微高於去年。長年關注中國軍事問題的德國黑森州和平與衝突研究所專家艾沛思指出,中國軍費目前遠低於美國,但是中國軍事威脅依然現實存在。

https://p.dw.com/p/3qGsA
Militärparade Pek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A. Bradshaw

德國之聲: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的軍費預算將同比增長6.8%。從全球層面來看,中美之間的軍費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您是否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艾沛思(Pascal Abb): 從軍費佔GDP的比例上而言,中國依然明顯低於美國。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中國官方的軍費數字並不包括武警等項目的開支。如果將這些支出也算入軍費,中國的國防開支就不再是美國的1/4,而是超過1/3。而且,中國的經濟增速也明顯高於美國。所以,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軍費開支達到美國水準,完全是有可能的。目前,根據西方一些智庫的統計,中國的軍費開支佔GDP的比重依然低於2%,顯著低於美國。後者佔比超過3%。

德國之聲: 您的意思是說,如果中國也將軍費比重提升到GDP的3%,以中國經濟的體量,將會對世界和平構成巨大威脅?

艾沛思: 當我們在說「中國軍費將在不遠的將來趕上美國」時,我們總是在中美之間比較軍力。但是現在需要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目前,中國的軍費開支已經超過了東亞地區眾多國家的總和,這些國家往往和中國有著領土爭端。比如台海兩岸,儘管北京和台北的軍費開支佔各自GDP的比重都差不多,但是鑑於中國經濟的巨大體量,台灣軍費的總數只佔中國的一個零頭。菲律賓、越南等國也無力維持能與中國抗衡的軍備。即便像日本這樣的大國,由於經濟總量的因素,他們的軍費也只能達到中國的1/3。印度也沒有足夠的軍備財力。這才是大家說「中國軍事威脅」的原因:並非一定要和美國相比,而是和亞太地區與中國存在爭端的其他國家相比。這些相對較小的國家感受到了中國軍事威脅,擔心中國軍力增長。

德國之聲: 在中國的社群網站上,有一些中國網民在歡呼,認為中國軍費佔GDP比重低,意味著中國軍備具有比美國更大的增長潛力,假如兩國之間展開軍備競賽,中國的勝算更大。您是否同意這種解讀?

艾沛思: 中國如果真想要提升軍備,確實具備比美國更大的經濟潛力,由此實現更大幅度、更高速度的增長,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德國之聲: 我們再把視線拉回到歐洲。歐洲人說起中國軍備時,總是感覺這離自己很遙遠。但是就在這幾天,我們又看到德國國防部對外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派遣一艘軍艦前往東亞,並且還會穿越南中國海水域。中國軍力增長,到底和我們歐洲有多麼密切的關係?

China Flugzeug fliegt auf dem Südchinesischen Meer
艾沛思指出,中國的軍費開支已經超過了東亞地區眾多國家的總和,這些國家往往和中國有著領土爭端。(圖為一架中國戰鬥機飛躍南中國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Xinhua/Liu Rui

艾沛思: 歐洲並不是全球軍事大國,而是全球經濟大國。南中國海是歐洲通往中國、日本的極其重要貿易航線,所以維護東亞地區和平也是保護歐洲利益。最近一段時期,歐洲國家也開始向東亞地區派遣軍艦,這是因為歐洲正在形成自己的印太戰略,比如德國在幾個月前就公佈了自己的印太戰略,再早前還有法國的相似戰略。當然,在歐洲國家之間也有一些差別,比如法國的印太戰略相對更重視軍事方面,會參加在南中國海的「自由巡航」行動,畢竟法國依然在南太平洋擁有海外領土。德國的戰略則非常重視推動歐盟與東協的合作。總而言之,歐洲國家認識到東亞地區對歐洲也有著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所以想要相應地增加在東亞地區的投入。歐洲支持構建一個基於規則的和平國際秩序,而在中國周邊地區,存在著不少潛在衝突點,比如台灣、南中國海,這些問題都促使我們歐洲加大對該地區的投入。雖然歐洲並不會直接受到中國的軍事威脅,但是東亞地區的態勢毫無疑問關乎歐洲利益。

德國之聲: 在中國周邊區域,中國和美國、台灣、日本、澳洲、东南亚國家的軍隊互相對峙,現在歐洲國家也要派軍艦過去,您是否擔心這會讓當地局勢進一步複雜化,從而提高爆發衝突的風險?

艾沛思: 歐洲國家派遣軍艦過去,其重點並不在軍事意義。歐洲並沒有美國、中國那般雄厚的軍力,沒法左右當地的軍事平衡。所以,歐洲的策略是前往當地展現立場,告訴各方,歐洲在這裡也有利益,要求各方尊重歐洲利益。事實上,歐洲在東亞地區活動的重點並非軍事方面,這也是歐洲外交政策的一個優勢:歐洲的國際地位並不來自於軍事實力,而是來自於公信力;在東亞地區,歐洲被視為捍衛基於規則國家秩序的重要力量。所以,歐洲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如何加強與東亞小國之間的互信?如何滿足東亞小國捍衛國際秩序的需求?如何讓東亞小國在面對中國時不感到孤獨?更重要的是,這些東亞小國在面對中美爭霸時究竟該怎麼辦?此時作為域外力量的歐洲就可以擔任調停斡旋的角色,為局勢降溫。至少德國正在踐行這樣的策略,而非去增加在東亞地區的軍力。

德國之聲: 看來德國海軍這一艘小小的軍艦,承擔的使命一點都不小……

艾沛思: 軍艦雖小,但是卻代表了一套非常龐大的戰略。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歐洲在亞太局勢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艾沛思(Pascal Abb)是德國黑森州和平與衝突研究所(HSFK)資深研究員,常年關注中國軍事問題。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