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委內瑞拉——兩大陣營較量的前沿

採訪記者:樂然
2019年2月5日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瓜伊多自行宣佈出任該國 "臨時總統"後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承認。而俄羅斯、中國等國則對支持瓜伊多的歐美國家提出嚴厲的批評。中國是委內瑞拉最大的債權國,中國支持馬杜羅政權僅僅是因為擔心經濟利益受損嗎?德國之聲採訪了在北京的獨立政治學者吳強。

https://p.dw.com/p/3Cic1
Venezuela Juan Guaido Oppositionsführer in Caracas
「瓜伊多上台或未來提前舉行大選都是幫助委內瑞拉回到民主化道路的必經之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Llano

德國之聲: 中國為何堅持要支持馬杜羅?

吳強:中國對委內瑞拉的支持是長期的,牢固的。從查韋斯時代起, 中國就把委內瑞拉當作在南美的意識形態的同路人,把查韋斯掌權當作輸出中國模式, 中國所謂社會主義左派路線的樣板國。從查韋斯到馬杜羅,中國一直是從意識形態的高度來看待的。

一帶一路提出後,中國更是將委內瑞拉作為一帶一路在拉美的重要戰略據點,堅持以各種方式,各國援助來維持中國在委內瑞拉的投資和戰略利益,支持馬杜羅政權。

同時,面對委內瑞拉國內局勢的動蕩,中國也把馬杜羅政權當作在全球範圍内抵抗顏色革命的前沿。換言之, 中國擔心馬杜羅一旦被顏色革命推翻,顏色革命的效應對中國,對一帶一路,對中國在南美的戰略都有重大影響。

因此,中國會堅定地支持馬杜羅政權直到最後一刻。當然,在現實政治層面,一旦委內瑞拉實現民主化,中國也會和未來的政權保持合作關係,努力去保持對委內瑞拉的影響力。

Venezuela Caracas Rede Nicolas Maduro
馬杜羅試圖以同意年內提前議會大選贏得緩沖時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A. Cubillos

德國之聲:目前情況下,馬杜羅政權還能堅持多久?委內瑞拉是否已成為西方和中俄兩大陣營交鋒的新戰場?委內瑞拉目前拖欠中國的債務據悉約值200億美元。委內瑞拉掌權一旦轉移,對中國經濟利益又有何影響?

吳強:多個歐盟國家要求馬杜羅舉行總統直選,而馬杜羅只答應年內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後者是重組議會,不影響馬杜羅的總統位置,反而贏得緩沖時間。但隨著越來越多國家支持瓜伊多,馬杜羅政權已經很難堅持下去。我個人預計, 按照目前國際社會的壓力,可能從現在起還能堅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要麼是以他徹底放棄權力下台為標誌,要麼就是提前舉行總統大選為標誌。多

現在委內瑞拉已經成為中俄軸心和西方民主世界較量的核心。委內瑞拉發生政權轉移後,這種較量也不會結束。由於中國在委內瑞拉巨大的戰略意義,包括巨額投資,一帶一路樣板地位,意識形態上的作用,特別是不願和平顏色革命影響到中國內部政治,中國也還會繼續努力保持對委內瑞拉的影響力。未來委內瑞拉政府也會和中國達成某種協議,繼續保證中國的利益。

Venezuela, Caracas: Demonstrationen
委內瑞拉將成為i和平民主革命新樣本?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 Hook

長期來看, 委內瑞拉向民主政權的轉型,向美靠攏增加了兩大陣營的競爭。這也給了委內瑞拉更多投機的機會。委內瑞拉未來政權可能要求中國縮減前政府留下的巨額債務。我相信政權會聰明地利用兩大陣營新陣地的角色, 充分攫取中國投資和資金, 同時利用西方資金和援助。這是任何一個聰明的政治家都不會放棄的機會。

德國之聲:瓜伊多上台果真能讓委內瑞拉走向民主化道路嗎?

吳強:我相信瓜伊多上台或未來提前舉行大選都是幫助委內瑞拉回到民主化道路的必經之路。瓜伊多現在扮演一個被國際社會承認的看守政權領導人的角色。這是非常重要的,為委內瑞拉走向民主化創造了有力條件,讓國際社會也看到和平轉型的可能性。相比茉莉花革命,瓜伊多現在挺身而出,對民眾進行如此大規模動員,是更為成功的模式,也需要國際社會更大力度的支持來推動這種轉型道路。

德國之聲:是否會有發生流血事件的可能性?西方還會如何對馬杜羅施壓?

吳強:委內瑞拉目前局勢微妙,馬杜羅答應提前議會大選某種程度上已經化解危機,但目前局勢是兩個政權之間,軍民之間仍在繼續對峙。毫無疑問局勢是緊張的,有爆發流血衝突的可能性,但從70年代中期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來,絕大部分對峙都是軍隊在讓人民的巨大壓力下退縮。我相信這種和平革命的重要機制對委內瑞拉也是有效的。我個人對此保持樂觀。當然不排除小規模零星的流血事件,不排除或多或少會有暴力的介入。這在過去的時間裡實際上也在發生。

現在,西方民主陣營越來越堅決,他們需要用創新的方式來支持委內瑞拉和平民主轉型。而如何創新, 如何轉型,這都是研究民主轉型的學者和國際社會拭目以待的。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