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德國專家「怒贊」中國航天

Julia Vergin
2019年1月5日

中國成為將探測器送往月球背面的首個國家。此舉意在何為?政治、強權、形象?——德國航天專家洛倫岑(Dirk Lorenzen)表示,這全屬「無稽之談」。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嫦娥四號使命主要與科學有關。

https://p.dw.com/p/3B4FN
Mondsonde "Chang'e-4"
嫦娥4號 將中國視野延展至月球背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J. Liwang

德國之聲:洛倫岑先生,中國使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迄今獨一無二--有何目的,是否僅涉及科學

洛倫茨:不只出於科學動機。中國當然也想借此顯示其能力,但它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羅使命的政治、形象考量要少得多。我們並非自嫦娥四號才知道中國是一個航天大國。畢竟,中國人15年前就將人送入了太空。

德國之聲:儘管這樣,有一種說法稱,圍繞月球的競爭由此開啟。讀一讀相關的文章或社群網站上的評論,會得到這樣的印象:歐洲人和美國人迄今低估了中國人。是這樣的嗎?

完全是胡扯。不存在圍繞月球的競爭。中國實施的是一以貫之的自動探測器計劃:先是在月球前面著陸,現在則在背面。中國或許還會在本年底前將月球背面的采樣帶回地球。

不過,說NASA (美國宇航局)和ESA(歐洲宇航局)無所作為,這也不符實。NASA 和 ESA聯手建造獵戶座宇宙飛船。這樣,2022年,至少人類將能繞月飛行。當然,有意思的是,何時人類登陸月球。這可能還需要10年。

迄今,共有12人登上過月球,而第13人就可能是一名中國人。不過,這並不是說,其他國家沒把月球當回事。

德國之聲:既如此,說中國主要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使命主要具有象徵意義和政治價值,--這種說法又從何而來?

社群網站上站不住腳的論點如何自我強化,這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首先,說其他人不飛月球,這並不正確。其二,該使命也不僅僅是為示強。中方甚至還讓國際夥伴參與呢。

Kieler Wissenschaftler an China-Mond-Mission beteiligt
基爾(Kiel)克里斯蒂安‧阿爾布萊希特大學(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為嫦娥4號研發的測量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Rehder

基爾(Kiel)的克里斯蒂安‧阿爾布萊希特大學(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的一個測量儀也在探測器上。現在,誰若宣稱,其他人全然忽視了月球、中國向大家顯示該怎麼做,那他顯然不瞭解其他人的月球計劃。

很清楚,中國是想表明,它有何種能力。但他們顯示這一點,主要還是為了能參與未來國際使命。迄今,根據美國人的授意,中國人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

不久前我曾與NASA負責人布裡登斯汀(Jim Bridenstine)談到過這一點。他說,NASA會很願意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但根據法律,NASA被禁止以正式途徑這麼做。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美國人迫使中國進入了這一角色:我們先要顯示自己的能力,從而使這一禁令或許會有所鬆動。

德國之聲:印度人也有了自己的航天計劃。您如何估計他們的雄心和能力呢?

印度迄今限於從空間對地球作觀察及通信。現在,他們也加強了在科學上的投入。他們先還得積累經驗。他們還沒有真正宏大的目標,他們先要學習,如何在太空工作。

印度不是中國真正的競爭者,因為,中國人明顯地要更加鍥而不捨。印度有一個很漂亮的科學計劃,但還缺乏中國人的水準。

「嫦娥四號」上的德國科研儀器

洛倫茨是物理學家和科學記者,天文學和航天是他的專項研究領域。採訪記者為Julia Ver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