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的智慧型工廠

2014年1月10日

「工業4.0」對於德國企業而言並不陌生,不少公司也在計劃使用「智慧型工廠」。智慧型製造和物聯網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將提升整體制造的生產率和穩定性。

https://p.dw.com/p/1AohD
PR Motiv Firma Weidmüller EINSCHRÄNKUNG
圖片來源: Weidmüller

(德國之聲中文網)知名專業服務機構普華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ConsultingPwC)的一份研究顯示,對於德國大多工業公司而言,"智慧型工廠"已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際生產中,只有二成德國公司通過聯網訊息系統操控他們的產品製作過程。

"但是近一半的受訪者正在計劃使用所謂的'智慧型工廠',"普華永道數字轉化專家拉施(Michael Rasch)向德國之聲記者介紹說。此項研究的另一個頗有意思的結果是實現這種"智慧型工廠"的運用僅需不到一年的時間。而大多數公司預測的時間都比實際時間長。

一切智慧型化

一切智慧型化,通通聯上網:德國工業界雖已察覺到這股巨大技術潮流,但卻遠沒有廣泛將其投入實際使用。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已經使用這一技術的地方,隨著自動化的提高,生產效率得到明顯改善。

拉施繼續說:"讓我們驚訝的是,人們認為智慧型工廠的首要功績不是收益增加而是靈活性和產品品質的提高。"

可靠且快速

西門子工業部門主管魯斯烏爾姆(Siegfried Russwurm)也注意到了這一發展趨勢。他介紹說,近年來,通過結合數字生產模式與實際生產,西門子位於上普法爾茨安倍格的電子工廠的生產率增加了四倍。另外由於使用新技術,"我們每一百萬件產品中僅有12個次品"。當產品研發和製造的數字模式與實際生產深度融合時,這個錯誤率的確切合實際。

這種新型生產類型的重要一點是,從研發新產品到完成最終成品的時間大大縮短。"我們有些使用這種方法的顧客最多可節約50%的時間。" 魯斯烏爾姆如是說。

Industrie 4.0" BioRob-Arm
智慧型化生產,錯誤率降低圖片來源: Dr. Andreas Karguth

改善生產過程

來自代特莫爾德(Detmold)的魏德米勒(Weidmüller)公司是一家從事國際貿易的德國中型企業,擁有近4500名員工,年度營業額達到6.2億歐元。自2012年以來,這家工業聯接領域的專業公司在其通訊網連接設備的生產過程中一直使用新技術。

當初的出發點是:因為原材料不規則或機器被磨損,工業化生產過程中總會反復出現偏差,所以該公司就想研發一種可以對產品偏差做出反應並保證一切順利進行的技術。魏德米勒的項目負責人米歇爾斯(Jan Michels)介紹說:"我們設計製作了一台將生產過程維持在最佳狀態的機器。"在研發這台"自我改善"機器的過程中,我們主要考慮到的是能夠更加持久的生產產品。"我們希望提高生產效率,包括材料的使用率和能源效率。"

值得投資

長期來看,成本效益自然也會隨之增加。經濟工程師認為,對研發智慧型機器的必要投資絕對值得。米歇爾斯補充說:"當然直到達到投資回報率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這種投資將會很快產生回報。"

德國電信集團(Deutschen Telekom)的一個下屬公司也擁有一些與工業4.0有關的成功項目。例如,漢堡港口的物流操控。那裡的貨物運輸通過訊息交通管理技術得以改善,以至於某些特定領域的成本減少了10%。

德國:雙重領先

普華永道的研究結果另外表明,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在工業4.0領域相對落後。像魯斯烏爾姆這樣的主管則不同意這一說法。魯斯烏爾姆認為,德國從兩個方面來看甚至居於領先地位:一是作為供應商,德國擁有產品生產技術的世界領先品牌,二是作為新技術的使用者。他指出,這裡有一系列"試驗工廠",並"幾乎成為"世界其他地方感興趣者的"朝聖地"。

為證明其觀點,魯斯烏爾姆繼續舉例說,不久前中國工程師學院邀請他去北京做一次有關工業4.0的演講。因為"德國工業以及相關德國科學研究機構在那裡被視為先驅者。而且我堅信這是合情合理。"

作者:Klaus Ulrich 編譯:安靜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