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巨人之戰 拼的是什麼?

2018年8月23日

美中之間貿易戰的下一輪已經打響。全球範圍的分析家們都在問,雙方在這場冒險游戲中還會走多遠。在中國國內,對此的疑慮正在增加。

https://p.dw.com/p/33cM7
Symbolbild China - USA Strafzölle | Fleisch aus den USA
美國進口牛肉價格面臨暴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Li Zhihao

(德國之聲中文網)按照川普设定的時間表,8月23日起,美國對部分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涉及商品價值160億美元。目前為止,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相互加徵的關稅尚保持在雙方均可承受的範圍內。可是,如果中國真的開始反擊,貿易戰進一步升級,會出現何種情況?中國是不是自覺足夠強大,能夠應對跟自己最大的貿易夥伴大幹一場?中国商務部已宣佈,將對價值16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涉及從原油、煤炭、鋼鐵產品到醫療技術等產品。這一步驟也計劃於8月23日--美國宣佈的起征日期開始啟動。

在科隆大學的政治學者托馬斯‧耶戈爾(Thomas Jäger)看來,北京目前似乎正在考量,今年7月對美國首輪懲罰性關稅的反制措施是否是正確的反應。當時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中國立即作出了反應:我們也採取同樣的舉措,以牙還牙。可目前看來,人們在考慮這樣做是否是明智的。"

民眾如是說

中國老百姓也在思忖,這場貿易戰到底將會帶來怎樣的結果。"我想,美國將贏得這場貿易戰,因為美國比中國更發達。不過中國人口多,如果較量真正開始,其實更有優勢",在600萬人口的南部城市福州的街頭,一位姓林的健身教練對德廣聯記者表示。

Symbolbild China - USA Strafzölle | Container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Zhang Jinggang

40歲的金融從業人士陳先生則對雙方都表示理解:"我不認為這是任何一方的責任,因為雙方都在為各自國家爭取利益。川普领導的美國政府也要考慮本國的利益。"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市民的觀點則很具有自我批評性:"世界不能沒有美國,美國為世界和平作了很多事,犧牲了很多士兵,為聯合國出了很多錢。即便我們中國有同樣的資源,也不會承擔同樣的責任,因為中國人比較自私。雖然我也是中國人,可這就是事實。"

貿易爭端還是貿易戰?

數月來,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一直是中國輿論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如果說在被視為"貿易戰"開端的爭執開始後不久,中國官方媒體還曾表現出自我反省的意識,而現在基調則已不同。各路官媒一再指出,最終的輸家將是美國經濟、美國消費者和美國企業的雇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句中國俗語成了媒體的通用表述。

北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厭其煩地強調,"貿易戰"最終對美國的傷害大於對中國。就在幾天前,官媒《環球時報》還做出悲觀的預測:"貿易戰將對(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和最貧困人群造成最大的衝擊。"
而中國民眾數周以來不僅僅一直在討論並緊張地猜測中美經貿摩擦可能帶來的後果。雖然官媒的宣傳在控制輿論,但似乎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為最壞的結果作準備。儘管有嚴格的外匯管制,還是有很多人想辦法將手中的人民換成美元、歐元或黃金。據稱有一名基金管理人試圖攜帶大量金條離開中國大陸,諸如此類的案例在中國社群網站上只会把焦躁不安的氣氛炒得更高。

Symbolbild China - USA Strafzölle | Whiskey
美國威士忌也是中國開刀的對象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黨和國家領導層已經就此做出反應,在幕後踩下了緊急剎車。北京決策層指令銀行,從個人美元帳戶提取現金最高只允許5000美元,否則客戶須向銀行證明,為何需要如此多的美元現金。這並非公開的正式規定,想要查看明文出處是沒有的。

與恐懼起舞

"貿易戰無疑在民眾中引起了恐懼",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黃衛平指出。他認為美國的懲罰性關稅首先是一種心理戰的手段:"在美中貿易戰中,心理上的效應要大於實際效應。民眾中的確存在恐懼,但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黃衛平說,川普推出的懲罰性關稅,從總量上看是不過是一個中國中型城市的房地產交易量。"這不是一個錢的問題。對中國經濟來說,民眾的恐懼才是更大的問題。"

任澤平是中國最知名的經濟分析家之一、恆大地產集團下屬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同許多中國人一樣,他認為跟美國進行一場公開較量的時機還未成熟。"在中美貿易戰之前,我們國家有一種高傲自大的傾向和不切實際的自信。"在任澤平看來,眼下的貿易衝突使人們回歸理性,"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在技術創新、高端設備製造、金融服務、教育、核心技術和軍事領域還有很大差距"。

科隆大學的耶戈爾認為,中共最核心的決策圈子目前看來已經意識到,鑑於同美國的貿易衝突,以及在歐洲推行企業戰略收購遇到的阻力大於預期,"中國製造2025"這一雄心勃勃的戰略的一些目標將難以按期實現。"不過最遲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百年慶典之際,情況將有所不同。那時,中國不僅要同美國平起平坐,而且要主導全球經濟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