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中東軍售「水很深」

2013年2月15日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區像中東那樣在軍購方面出手如此闊綽。德國也向該地區進行軍售,並且似乎因此而對那裡的人權狀況有所忽視。

https://p.dw.com/p/17ejc
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网)沙烏地阿拉伯希望從德國購買軍火,引起德國在野黨一片大哗,总理梅克爾則沉默以對。這是2012年12月份的情景,當時沙烏地希望購買德國豹2主戰坦克以及野狗2裝甲步兵車的消息剛剛遭到曝光,而這一幕在最近幾天重新上演:沙烏地希望從德國購買價值15億歐元的巡邏艇。根據2011年的軍火出口報告,沙烏地在德國武器出口國中排在第12位,購買了價值13億歐元的德國軍火裝備。

中東地區:穩定與人權孰輕孰重?
 
獲得德國武器的並非僅有沙烏地,还有阿聯酋、卡達、科威特、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和以色列等。根據全球軍事化指數(GMI),中近東地區屬於世界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在中東地區,必須相當仔細地劃分區別,向誰輸送武器。比如,阿聯酋這樣的國家就被視為相對穩定",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軍火問題專家莫林(Christian Mölling)向德國之聲表示。

Radpanzer vom Typ Boxer
沙烏地希望購買德國野狗2裝甲步兵車圖片來源: dapd

德國聯邦政府將沙烏地稱為地區的穩定因素,但同時也承認沙烏地的人權狀況有待改善。外長韋斯特韋勒(Guido Westerwelle)強調,德國經常與沙烏地就人權議題交換意見。"看上去,聯邦政府似乎已經願意向那些人權記錄糟糕和有問題的國家輸送武器,甚至願意為此付出代價,"波昂國際非軍事化轉變中心(BICC)的研究學者格雷伯(Jan Grebe)表示。格雷伯表示,德國政府還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來說說明,為什麼願意在類似的出口交易中忽視人權因素。沙烏地在2011年曾向鄰國巴林派出坦克和部隊,幫助巴林王室鎮壓該國民眾的抗議活動。

只有朋友才能得到武裝?

即便沙烏地在所謂的阿拉伯之春抗議浪潮中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該國政府也時刻準備鎮壓國內任何起義行動。據外界猜測 ,沙烏地希望加強軍備,以抵禦宿敵伊朗。"該地區許多國家將伊朗視為威脅,但這並不意味著,德國政府就應該參與向伊朗的鄰國輸送武器",格雷伯表示。德國政府更應該致力於中東地區的軍備控制和裁軍政策,並鼓勵中東國家實施有利於增強互信的措施。

Bahrain Proteste Unruhen
巴林最近再次爆發抗議浪潮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伊朗繼續推行其核計劃,而以色列將之視為挑釁行為,並暗示不排除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可能。國家生存受到伊朗威脅的以色列非常受到梅克爾的關注,她甚至將猶太人國家的安全稱為德國的"國家利益"。去年穆爾西(Mohamed Mursi)領導的埃及政府向德國訂購潛水艇時,德國政府向以色列保證,如果開羅政府對以色列表現出"敵意",德國將停止向埃及出售潛水艇。以色列也從德國購買武器,其中包括可以裝配核武器的潛水艇。"這是對以色列穩定做出的貢獻。以色列的裝備水準可以保障他們隨時進行防禦",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專家莫林表示。

對軍火製造商的支持?
不過,軍備武裝是否有助於一個地區的穩定,這依然令人懷疑。學者格雷伯表示,並沒有證據證明加強軍備能夠帶來穩定。"武器裝備壽命很長,沒有人知道,未來的政治局勢會是怎樣,而這些武器又會落入誰的手中。"
德國在野黨因此呼籲制定一份新的軍火控制法律。綠黨議會黨團主席特裡廷(Jürgen Trittin)希望這部法律能夠以法律形式禁止向那些"威脅我們的安全,同時也威脅本國民眾安全與人權的國家"出售武器。不過這很可能會惹怒軍火業。武器生產商極力要求向中東地區,也就是所謂的"第三國",增加軍售。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長期趨勢,因為歐洲國家一方面軍隊規模縮小,武器需求量下降,另一方面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莫林還指出了另一個理由:"德國進行軍火出口貿易的目的之一是,讓德國繼續有能力購買德制軍火。"因為只有大型軍火製造商盈利豐厚,才能繼續生產。德國政府當然希望將頂尖軍事技術留在德國。

Bundestagsdebatte 29.03.2012
特裡廷希望制定一部新的武器控制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作者:Diana Hodali   編譯:石濤

責編:雨涵